耕雲導師 禪學講話

耕雲書箋續集

耕雲先生講述


示小平

一、佛法的真諦

  佛法的真諦,只是「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;悟亦無得,迷亦不失」,只是「一心三寶」--即心是佛(是甚麼樣的佛?),即心是法(是個甚麼法?),即心是僧(是個甚麼光景?)。明乎此,則正見具,正行起。不明此,允為迷信。修,也是盲修瞎練,只長無明,無裨菩提。

(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三日)

二、成佛之道的指標

  我有很多話想跟你說,卻不知說啥好。目前我只送你兩句話--時時自覺,念念自知;秒秒安祥,天天愜意。閒時琢磨透了,就一直實踐下去,就是成佛之道的指標了。

  另外,切忌找道理,佛法只是成佛的方法;成佛也只是肉體、情感、理智發展圓滿的生命覺醒了的人,迷信不得。

(一九九二年六月十三日)

三、修行不妨礙學習

  來信讀悉。能夠獲得學習的機會,是最好不過的事,相信你必能全力以赴,達成目標。

  我也是在無明環繞中長大的,也因此才萌生出學佛的動機。到目前仍然自慚是個長不大的老朽,除了一顆赤誠、向善的心,可說是一無所有、一無所長。

  盼能適應環境,善自調心,保持安祥,為人民忘卻自我,為眾生奮大雄心。你還是青年,前途無量,盼善自珍惜保重。

(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七日)

四、佛法或做人的起點都必須做到「輕鬆」

  中秋節的信收到了。

  雖然寥寥數語,我很了解你的心境。如果我的夢想成真,我想你我會有一段相聚的時光的。到時候我會把平生所學、所悟,完全移轉給你的。目前應該朝向適應環境,獨善其身,並以責任、義務為生活重心去努力就對了。

  不論學佛法或談做人,其起點都必須做到「輕鬆」,要儘可能在謹慎中放鬆自己。也就是言行要謹慎,心情要放鬆。這一點很重要。

  閒時看看我的講詞,對心境會有助益,而對著我的照片,也無殊面對我了。

(一九九二年九月廿三日)

五、抄寫《安祥之美》

  來信讀悉。

  你讀信時的心態,就是安祥的現量;而微熱的感受就是對你誠敬的回應,心窩發熱亦然。對於一個虔誠的人來說,正法是立竿見影的,絕非迷信。只有迷信,才是迷信。

  「己立立人」,每天抽出卅分鐘抄寫《安祥之美》,對提昇心靈是有用的。

  記住:安祥是幸福的泉源,喜悅是生命的陽光。

(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七日)

六、安祥禪將是世界性的超宗教

  安祥禪,是為未來新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結構、生活條件而設計的。不但你我未來相聚有日,而且安祥禪將是世界性的超宗教。要從生之無奈中解脫出來,只有安祥的心態才有用,也才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。

(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六日)

七、安祥是「實際理地,本地風光」

  接讀廿一日來信,感到無比歡喜,恭喜賢弟已踏上幸福美滿的光明大道,邁入「不二法門」。今後只要不陷入魔障,努力杜漏,掃盡一切消極、不滿、抱怨、牢騷、我對、他錯、貪瞋、執著……,這一生肯定是在光明美好中達成人生的使命--散播安祥。

  安祥是菩提種子的沃壤,是理智的終極,是至真、至善、至美的體現,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,更是「實際理地,本地風光」。人們好高騖遠,看輕了它,可惜!也愚昧得可憐,埋沒了這「本自具足,不假外求」的無價大寶。

  你安排的修行方式很好,另外要熱愛你的工作,從工作裡充實人生,向工作中擷取喜悅!

(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廿七日)

八、純真摯誠是連繫個人與佛天的導線

  十二月八日的信收到了,很高興你的純真摯誠。這是連繫個人與佛天的導線,虛偽只會浪費、降低人的生命力。

  你的願力很讓我佩慰,不論經過那條路線,不管遭遇多少、多大的挫折,只要堅持並為理想而活,活得就有意義,生命就會充實,人生就不再空虛。抱著一顆誠摯純潔的心,可能會遭逢很多困難,但會得到更多的充實、領悟和佛天的歡喜、護持。

  佛說「人生是苦」,但卻無法逃避。如何提高洞燭力、方便力、轉化力,就是入世學佛的中心課題了。

  多運動,注意健康,以滿足未來人生使命的要求。

(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八日)

九、修行只不過是「截斷兩頭」,力行「中道」

  人生的過程,大致是探索的過程。基本上應該以學習奠定基礎,以努力工作充實生活內容,進而在生活體驗的累積上探討人生真諦以及克服生老病死苦的途徑,比較實際。

  說到修行,只不過是「截斷兩頭」,力行「中道」。這兩句話,學禪的人誰都會說,實際上誰都沒做,所以禪的生命日漸萎縮;學禪也只能嘴邊滑溜而已,既不真修,豈有實證。希望你確實做好「截斷兩頭」,而且要只做不說。

  所謂「兩頭」就是「過去」與「未來」。人如非活在過去陳跡中再三沉湎,就會活在主觀編織的未來美夢裡陶醉不醒,而忽略、遺忘掉眼前的責任、義務,浪費掉當前的大好時機,沉陷在妄想中,斷送前途,以後當然就只有自怨自艾的份了。「中道」的精義是截斷「兩頭」、只要「中間」,也就是不沉迷逝去的歲月,不空想未來的種種,只抓住寶貴的現在,向時間討績效,讓時間發揮效果。

  事實上你把過去、未來兩頭截斷,只活在現在,試問:妄想從那裡來,豈有它立足之地?世法、佛法原本不二。切記,「只做不說」。只要能依之而行,人生會幸福,佛法就成就,安祥會打成一片。

(一九九三年元月九日)

十、不壞世間法,而行實相法

  修行要活在責任義務裡。說到度人,更是靠緣,達摩面壁九年,只等到一個慧可。超越世、出世法的禪,豈是泛泛之輩所能承當?縱是上根大器,也要悟「無所得」後,長時修「無所修」,才真能「了畢大事」,豈是輕易之事。

  目前當在恆持安祥、唯求心安的前提下,努力工作、學習就可以了。要「不壞世間法,而行實相法」,從做人、做事、做學問上用功,才符八正道。

(一九九三年元月十一日)

十一、安祥覺受乃出苦津樑

  安祥覺受乃出苦津樑,然欲期理事圓融,須將《六祖壇經》徹底銷熔(融)。

  暇時重抄講詞,藉做消閒一方。

(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七日)


示玉英

一、閑時多看我的講詞和聽錄音帶

  來信讀悉。

  你能揚棄錯誤,矢志淨化心靈,深信你已經生活得很通暢了。

  儘管錯誤與煩惱同在,但人們只想逃避煩惱,不肯揚棄錯誤,結果只會得到更多、更大的苦惱。如今你已經領悟到這一點,我很為你歡喜。閑時多看我的講詞和聽錄音帶,你會感受到人生的真味--安祥。

  我的病已穩住,但不可能斷根,而且也阻礙不了我獻身眾生濟度的誓願。

(一九八九年九月廿九日)


示癡獃

  十六日函及林玉英的信均讀悉。

  我很高興林小姐發心懇切,才會如此相應。你應該了解,一個法底人格化的真實禪者,他底語言、文字都具有加持力的。對於一個具備誠敬信的人而言,會受益匪淺。林小姐很有慧根,慟哭一場已完成無相懺悔,殊為難得。今後當易於保有安祥,且只要保有安祥,便已擁有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,可喜!

  伊等遠道而來,當勉力接見,唯莫久談,以一小時為限(由弟控制),最好週一(廿二日)下午一時后、三時前來較好。

  時丁末法,上根難求;輕法慢師,觸目盡是。似此惡因,寧結善果,可浩嘆耳。

  弟有暇宜熟讀《不二法門》,並逐句消化《壇經》,久久必蒙大益。

(一九八九年十月十八日)


示醴居士

一、安祥是無上瑜伽

  居士夙植德本,乃能相應殊勝。若能珍惜此心,不忘保任,便是「實際理地、本地風光」常現前,便是「佛法的現量」,久久不為境轉、不被情遷,便是「證量」,亦名「無上瑜伽」。若謂更有,統名「頭上安頭」。願肯決之,莫再別求。

  但保任此心態,久之自然變化氣質而脫胎換骨(此非形容詞),而「百千三昧、無量妙義」胥在其中。去此別求,皆名歧途,違佛本意,埋沒己聰,名為「可憐憫者」。

  然此人生最大之事,苟無長遠心、堅毅志,絕難倖致。莫辜負自己,作賤勝緣是禱!

  《安祥集》可集資自印,但註明「法供養、非賣品」便可。有人願出資,不論多少,可集腋成裘也。

  分別心是「識」,離分別(即念離念)是「智」,但老實認真保任,功不唐捐。

(一九九二年十月十四日)

二、安祥即是本

  佛法典籍浩瀚,縱是皓首窮經,亦難窮其底蘊,無底蘊故。若欲親到,不如於《六祖壇經》、《金剛經》專下工夫,則「一處如斯,處處皆然」,豈不省事?況居士看愚講詞,皆獲「心的訊息」,何不向近處、真處省會?古人道「向外覓菩提,總是癡呆漢」,以居士之慧根,當能辨得權實、真假、方便與究竟。其實居士於接受「心靈訊息」後,若能自肯,則去「無上瑜伽」不遠矣,此即「但得本,不愁末」也。

(一九九二年十月廿八日)

三、中華佛教的精神,全寓於禪

  非常欽佩居士愛國、愛民、愛教的心胸,但願居士建言能受到重視。

  就愚淺見,物質的刺激與人們私欲的膨脹成正比,物質的欲望又與思想、品德成反比。因此隨著經濟的建設與成長,犯罪率亦隨之上升,這在舉世各國幾成普遍性的律動。幸好人皆有佛性、良知,苟能效歷代賢相以佛教陰輔王化,其功效殊未可輕視,歷史斑斑可考。然其中違反佛法之反因果律迷信部分,必須揚棄,庶免少智之流迷信命運,求佛賜福而坐待鴻運,流於頹廢,則反成愚民之精神鴉片煙矣。實則中華佛教的精神,全寓於禪,密乘之究竟處在金剛大手印(即無上瑜伽),其餘實無足觀也。

  居士正當英年,宜珍時光學有用之學,他時仗以自利利他,乃能不落空想。至學佛法,透徹領會《六祖壇經》與《金剛經》已足夠;可貴者,在自我肯定與悟後起修耳。不盡欲言。

(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日)

四、揚棄佛教中的迷信成份

  承惠寄來兩種版本的《安祥集》都收到了,累居士費時、費錢,十分不安、非常感謝!

  成都是我很懷念的地方。一九四二年,我在距離成都二十公里的新都寶光寺受預備教育;一九四三年,升學成都南教場,正式入伍;星期天走遍了草堂寺、青羊宮、武侯祠,也照顧過皇城壩的牛肉館。當然道地的麻婆豆腐、賴湯丸……的確不錯。在苦難的歲月裏,偏有那麼溫馨的回憶。無論如何,中國的苦難是過去了。未來你們面對的將是一個璀璨的時代,將是一個十分幸福的時代,好好為了時代的使命淨化、充實自己吧!當然如何揚棄佛教中的迷信成份,如何為提升中華民族的氣質而努力,這都是居士你們的使命了。

(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五日)

五、珍惜、保持聽錄音時的感受

  佛說法四十九年,卻自謂「沒有說到一個字」。這告訴了我們,佛法既不是一門學問,也不可能藉「能」(知的我)和「所」(知的理)來證得「真如」。由此,也不難瞭解,佛經重視「正覺」與「正受」的原因,以及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」所顯示的「言不能及」——非言語所能表達。真實的佛法,在徹底改變人的素質,而不是補充人的知識。我說法多年,也只盼望有緣人從而感受佛法,獲得並珍惜、保持「正受」——正確的覺受、真實的受用以及無法用語言詮釋的法益。

  令友根基很好,業障很薄,是位與佛有緣的有福有慧之大根器。告訴他不必費心去學那些「廢知識」,但應該珍惜、保持聽錄音時的感受,久久調心相應,打成一片,便是「行也禪、坐也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」,一切神通妙用、一切世、出世福慧乃至改造命運,都從這裏開基,這就是「入不二法門,行一乘法」。有了這種變化氣質的生命大改造,才能肩負救國救民的偉大使命;也只有從這裏做根本性、基本性的努力,才是「但得本,不愁末」。坦白說,到今天為止,佛法我還不曾說出萬分之一,因為我找不到適當的辭彙,我也不會做正確的描述。倒是「心的訊息」隨著錄音帶、小冊子在這裡流通,當然它是無所不在的。

(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卅日)


示孫生

  你所引以為患的心理正是踏上去執禪定的表徵。那是「障道」的兩大內賊。很不容易也並非真正難以克服。第一,「非禮毋視」、「念起莫續」,縱有生理反射現象,也如嬰兒一樣。人能主敬、存誠、慎獨,很容易克服這sex的一關。試想,不要尊重、不講素質、不求瞭解,必無真愛,沒有深度摯愛的性行為,與禽獸奚別?此病不除,進步無望。請時以「不為聖賢,便為禽獸」自惕,力絕「非禮勿視」視而不聯想,如果只「照」更佳。

  耽心害怕是「我執」的發露,是見道不真的反映。也是安祥之敵。有些人耽了一輩子心,仔細反省,完全是「庸人自擾」而已。

  說法事不必耽心,只要性光圓滿,對誠心學道的人來說,那是乾柴遇烈火,很容易薪火相傳的。倘如不是道器,方便再殊勝也是白費。先確立自己才是當務之急。

  遐思綺念,只能顯示不敬、不誠、不夠尊重自己而已,自己有絕對的把握克服。除非你不肯認真。

  肉慾是人獸的分水嶺。人是只可以存之於夫婦的肉靈合一──愛與幸福的最高覺受。如果見了女人就有sex的聯想,你說那算甚麼人?當然安排生活的內容也很重要。如果距離我近,我可以告訴你一些方便法門,但那並不重要,心才是關鍵!

  真與偽、理與慾、正與邪、人與獸是不併立的。除了奮勵血忱、大志、豎起鋼鐵脊樑,存著神秘主義或奇特心理學道無益有害,因為偉大的事業成之於聖賢的資質,茍不取法乎上,從此寸進亦難。剖誠相告,請自味之。

(一九七九年十月十七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