耕雲導師 禪學講話

淨化自己

耕雲導師 一九八八年九月廿八日講於台北市


  剛剛過完中秋節,我願各位心、月同圓。

一、真正的佛法是無法之法

  禪不是一門學問,禪嚴格地講,它也不是佛法,因為真正的佛法是無法之法。如果有一樣法,那是多出來的;少一樣法,那是不夠的,都不是圓滿的。

二、禪的根本使命就是淨化心靈、開發潛力

  我們為什麼要成立禪學基金會呢?因為我們有很多朋友志同道合,大家對於淨化自己的心靈,對於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無奈,大家都有同感。現在是個法治的社會,我們較多的人聚會,一定要向政府立案,很難得陳董事長發心大力支持,成立這個會。

  宇宙當中任何一件事物,如果它沒有存在的意義、作用和價值,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;沒有存在的必要,也就沒有存在的可能。禪學會既然成立了,就有它的使命,禪學會最根本的使命就是淨化心靈、開發潛力。

三、修行就是揚棄雜質、淨化自己

  我為什麼這麼講?因為很多人很有學問,但是他忽略了一個事實,就是「煩惱與錯誤同在」,你若有錯誤的時候,必定擺脫不了煩惱;「毀滅與罪惡同步」,當你走向罪惡的時候,你也同時走向了毀滅。這個問題是心靈的問題,也就是素質的問題。

  宇宙當中任何一樣東西都講究「純」之可貴,「純」就是淨化。鐵路上的鐵軌,絕對不能做槍砲,因為它是高碳鋼,密度不夠、分子不勻,做槍砲,一發射就會炸掉。人雖然不能跟物相比,但是人的可貴,也在於他的延展性和抗力。寶石的價值在於它的堅硬度,「小家碧玉」──窮人家女孩戴的玉是軟玉,軟玉稍微戴個兩天,就失去了光彩。因此,所有金屬經得起氧化的、耐高溫的,都是良導體,比較有價值。

  所以我們修行,不是我們缺少什麼、要補充什麼,而是我們有了太多的雜質,應該把它丟掉。如果我們不肯把雜質丟掉,那我們整個生命的結構就是脆弱的、不堪一擊的,我們的生活是無奈的、煩惱的。所以禪的工夫主要的是淨化心靈。我們的心靈淨化了,我們生命的潛力也開發了。這個話怎麼講?太多的人是自己埋沒了自己,一輩子沒有把自己應該發揮的力量發揮出來,為什麼?因為他雜質太多。

四、要擺脫常識的糾纏,活在統一單純的心靈狀態下

  我們首先要承認,人是一部機器,人整個肉體是由六十兆細胞堆積的化學工廠,它不停地起生化作用,而且它是多元式的,因為我們雜質太多。我們是一部機器,耳朵是錄音機,眼睛是錄影機……,構成了我們的軟體。我們所錄的,不過是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這也就是我們人格的形成,而我們所執著的這個自我,只是表層意識,不是我們原本的心;原本的心被表層意識埋沒了,被六塵覆蓋了。如果不能突破這些,我們真正的自己便不能抬頭;真正的自我不能抬頭,我們只能活在無奈之中、活在常識裏。如果擺不脫常識的糾纏,擺不脫受薰的六塵累積的概念,我們就無法發揮潛力。說到這個地方,我們就了解了「禪就是要我們活在統一單純的心靈狀態下」。

  如果我們複雜,便會喪失了潛力。我們看那些哲學家、科學家、發明家,腦筋都很簡單,簡單到大貓走大洞,小貓走小洞,他如果不是單一到這種程度,他就無法擺脫常識。我們思考問題都被常識所干擾,被常識所牽制,我們便不可能有創意和新的發現,於是乎我們就埋沒了自己,而且我們不是個獨立的自我,是個矛盾的內涵。我們昨天決定的事,今天否定了;早上要這麼辦,晚上又不辦了。明明知道這件事若是辦不成功,就辜負了自己,但是遇到事情來了,卻知難而退。

  一般人沒有信心,只有常識。「常識」實在講就是妄想,你所看到的東西,沒有一件是真實的。我們說這個玻璃缸是死的、靜止的,但是所有的原子都有電子,沒有電子,質子就會消失,所有的電子都在轉動,它怎麼可能是靜止的呢?但是眼睛告訴我們它是靜止的,常識告訴我們它是靜止的。我們活在這樣的生活當中,所以分別心不息。我們沒有決心,沒有毅力,不敢面對現實,我們希望「不耕耘就有收穫,不努力也會成功,不付出也能獲得」,於是大家樂、六合彩、股票狂飆,這是一種末世紀的心理──「只要今天不要明天,只管今天不管明天」,你既然不重視明天,你就可能沒有明天。這個社會上天天都有綁架、搶銀樓、詐賭,人不知道「毀滅與罪惡同步」,忽略了「煩惱與錯誤同在」,人只厭惡煩惱,卻不知道拋棄錯誤。因此,我們要邀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淨化自己,彼此切磋、砥礪,開發自己的生命力,這是我們成立禪學基金會的基本著眼。

五、修行的過程,是情感與理智均衡發展,一齊投入

  人和動物不同,因為「人身難得」──人的身體很難得,動物的身體容易得。人和動物有何不同?人和動物表現在這個現象界,是不平等的,(南泉斬貓、歸宗斬蛇,這是一種慈悲,何以他們是慈悲呢?有些話不用作註解。)因為所有的動物所突出的,只是牠的本能,牠有運動官能,可以做馬戲,你可以教牠;除了運動官能,就是牠的本能──覓食與求偶;然後就是微薄的感情。

  人的修行,不是拋掉情感,拋掉情感是極大的錯誤。人的修行過程,應該是情感與理智均衡發展,理智昇華為摩訶般若,情感昇華為大慈大悲。「無緣大慈」──無條件的同情,「同體大悲」──感同身受的同感,而動物沒有這些。人除了本能、運動,還有思惟、情感、理智,這是一般動物所沒有的,所以說「人身難得」。人能借假修真,是說借我們虛假的心──六塵堆積的表面意識,利用表層意識的理性去辨別是非、正邪、真假、善惡,然後知道有所選擇,而動物則不能。

六、最高等的人(上根大器)所追求的是「斷惑」

  人身難得,因為只有人有思惟和理智。人除了低級保存慾──我不能受到傷害,我要安全;還有佔有慾──這東西頂好是我的,已經是我的了,別人不能拿走,但除了這些慾望以外,人還有求知慾。對於一個高水準、高素質的人而言,求知慾超過一切。他的煩惱不是「沒有飯吃」,也不是「別人對他的態度如何」,而是「很多事情他不明白」──他不了解「生命是個什麼東西」,他不了解「宇宙什麼叫做真理」、「宇宙最真實的是什麼東西」、「唯一真實不變永恆的是什麼」、「什麼是佛法的最究竟處」。他為了追求這個答案而非常煩惱,得不到這個答案,感覺心裏有許多惶惑,他得到了這個答案就能斷惑。古德說:「學道須是鐵漢,入眼是非便判。」一個人能夠斷惑,他便能夠「入眼便判」,也就是對一切不再懷疑,不再惶惑,不再有所不知。那是最高等的人(也就是佛法講的上上根器)所追求的。

七、要擺脫煩惱,必須淨化自己,提昇自己的心態

  至於剛才我第一段所講的,要擺脫煩惱,那是一般人的心態。聖人有聖人的無奈,凡夫有凡夫的煩惱。我們講聖人的無奈──釋迦牟尼佛並不能改變提婆達多,耶穌也不能叫猶大不出賣他,聖人有聖人的無奈。我們有這麼多的問題要解決,我們的生活需要改善,心靈需要提昇,就必須對現實有所改變;而改變的起點,不是要你改變周遭的環境,而是改變自己──改變自己的心態,淨化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