耕雲導師 禪學講話

「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」會後解惑

耕雲導師 一九九四年十月三十日講於南投


一、夫妻調和是修行的目標

  問:夫妻雖然共修,但對於世法的觀點有時歧異不同,大部分的丈夫以事業為重,家庭次之,而太太須體諒他的立場,不可以有怨言。若是溝而不通,是不是反求諸己?承認、擔當這樣的因果?

  答:這個答案有了,你們自己問的問題,自己有答案,就是自我承當。

  人,有三世因果,凡是我沒有驗證的,我都不講;我驗證過的,我才講,人是有輪迴的。所以夫妻在一塊,不是冤家不聚頭,前世你欠他的,這一世你還他,因此夫妻不可能十分和諧、十分融洽。這個不是說「很難得」,而是說「不可能」。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,夫妻關係都不頂好,都不頂好(強調)。所以讓夫妻關係變成頂好,那就是修行的目標。

  中國儒家講「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婦」,就是說一個有自尊、有榮譽感、受尊敬的人,他的道路的起點是在夫婦關係。為什麼?有了夫婦關係,才有人類的尊嚴;有了夫婦關係,才有夫婦有義、父子有親、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、夫唱婦隨。沒有夫妻,一切都免談。

  各位!夫妻相處是很難的。我跟我太太處得是不是很融洽?我若說很融洽,我一定是在說謊;我若說不融洽,我們卻過了幾十年。所以要包容,要包容(強調)。因為他的意見跟你的意見不同,你們的意見差距很大,若是無關於治國平天下、無關於國計民生的事,乾脆聽他的意見算了。你不相信,你試試看,你聽他的意見,一年半載下來,家道不會衰落,不會越聽越壞。


二、弘法的方式以弘法的利益為優先

  問:為了弘法,師兄弟在處理事務時,有時會有不同的見解,要如何達成共識,維護團員之間的和諧?

  答:應該以弘法的利益為優先,那一種弘法方式最有效,我們就聽他的。如果說兩個人的弘法方式都無傷大雅,都不會產生明顯的副作用的話,都不妨先試驗你的方式,然後試驗他的方式,試驗一下,這個沒關係。


三、認識無撈摸處

  問:觀心到某種階段時,突然陷入無撈摸處,反而放不下當時的心與境時,感覺很害怕,應如何突破這個障礙,加以保任安祥?請師父開示。

  答:所謂的無撈摸處,沒有無撈摸處,無撈摸處就是放身捨命的地方。你講的、形容的那個無撈摸處,那是無明,是無明呀!

  無明與空明是兩回事。所謂的空明,就是空空朗朗,空空朗朗(強調)。現在我們的心都是空空朗朗,很開放。你講的無撈摸處,是帶著無明,就是一種不愜意、不放心、不舒暢,但是又找不到原因。找不到原因,這個是典型的無明。當無明發露的時候,人就不自在。不自在時,你就要反省「為什麼我不自在?為什麼我出現這種心態?」自己靜坐反省,找出來以後,然後懺悔,說下回不再犯,這就可以了。因此這不叫無撈摸處,這個辭彙用得不怎麼恰當,這叫無明呀!


四、人的生命形成的過程

  問:生命是永恆的,當人體的卵子與精子結合時,生命的原態如何跟這個肉體結合而產生思想和覺受呢?

  答:你講卵子跟精子結合,我沒有這種經驗。即或有這個經驗,我已經忘記了。(編者按:根據佛經的說法,菩薩有隔陰之迷,因為菩薩在出生之前就已進入娘胎;但是佛陀降生人間,是在分娩的那一刻才入胎的,所以沒有隔陰之迷。)

  而依照佛法講,就是說一個本能心很強的人,看到他爸爸跟他媽媽做愛,看得很有意思,就被吸進去而入胎。我講《心經淺說》曾講十二因緣,各位有空再看看,我再詳細講,費時間。

  至於說人如何產生思想?那是一步一步地經過六塵的堆積。我們原來只有一顆心,所謂的「一顆圓光非內外」。

  我在台南第一次說法,有人問:「我們修行的目的何在?」我跟他講:「消滅你的靈魂。」結果這個問法的人以後不再來了。我派人去找他,我說:「你為什麼不來了?」他說:「老師!我死了以後還有靈魂,你把我的靈魂給消滅了,我都沒命了。」(眾笑)於是他不來了。

  我為什麼要講這個呢?因為人的靈魂以什麼為素材呢?以業為素材,是業的總和。什麼叫做「業」?譬如你的公司年終要分紅,為什麼?業績好,賺錢了;賠了錢,要倒閉,那就要裁員了;同理,你一生的思想行為的總和叫做「業」。什麼樣的業,形成什麼樣的靈魂,因此,人死了以後就出現靈魂。這個靈魂在地球上沒有投胎以前叫「中陰」(佛教的名詞叫「中陰」),此有彼有的當中的身體叫「中陰」。人如果要上升,比方說由地球上升到欲界,那你這個中陰要脫一層皮,又死一次;欲界升到色界,又脫一層皮,又死一次;由色界升到無色界,又脫一層皮,又死一次;最後若是大解脫,到了金剛界,那就是一顆光子體──「一顆圓光非內外」,也就是《六祖壇經》講的「說通與心通,如日處虛空」,跟太陽一樣,那就是佛性。佛性是有形有相的,但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來講,是無形無相的。在理論上,佛性遍虛空,是個大圓覺海,大圓覺海就是生命的海洋,但實際上它是有個體的,如同大海裏還有水分子,大圓覺海還是一樣的。

  所以當我們有了貪、有了欲,就難出輪迴。看到別人做愛,很欣賞,這比看黃色電影還有意思,結果就被吸進去了而受胎。受胎以後,他前世的表層意識就到了第八識,就歸檔,那就變成了有知覺沒意識,完全受生理支配。你看那個嬰兒,餓了就哭,冷了就哭;解了小便,你不給他換尿布,他也哭;吃飽了,給他換了尿布了,他就睡;他是沒有意識的,你給他大便,他都吃,沒什麼淨穢觀念、是非觀念,都沒有。爾後,他的「眼耳鼻舌身意」接觸「色聲香味觸法」,接觸客觀環境,六塵就慢慢地堆積。比方說他要去逗狗,別人告訴他說「不要逗,會咬你」,他就知道狗會咬人;不要摸火,燒;熱湯他要喝,別人告訴他說「不要喝,燙」,他燙過一次了就知道,這是制約反應。六塵慢慢地堆積,就堆成了一個表層意識,因此在我們本心的表層就有了分別心。

  所以我們讀了《信心銘》就知道這個原理,《信心銘》說:「境由能境」,「境」就是客觀環境,「能」就是主觀認知;「境由能境」,客觀環境是因主觀的認知,而產生那些意義;「能由境能」,主觀的認知是因為有了客觀環境,才形成主觀的認知。我說「上帝是無知的」,因為上帝是唯一的存在,祂沒有客觀,因為祂「其大無外」,因此祂沒有客觀,所以祂也沒有表層意識。上帝對人來講,不發生任何作用的。但是基於我們的倫理觀念,上帝是我們生命的母體,所以我們敬上帝,如此而已,並不是基於功利、基於畏懼,我們敬畏上帝是基於倫理與親情。上帝跟人的關係,是這個樣子。

  所以一個生命的形成也是這樣的,生命的形成要有因、緣、果,有父母的因跟精子、卵子的緣,然後你還要接觸世緣(你出生以後外界的緣),形成你的表面意識(形成認識);我們接受學校的教育,也是在充實我們的表層意識。表層意識不是個罪惡,不是要把它洗掉,你們大家學佛不要誤會,表層意識就是真心,真心就是表層意識,問題是你要瞭解主、從。

  佛法在於一個「執」,我時常講我們安祥禪有三個步驟:第一個是「離執禪定」——我們看到一切我們沒有執著,沒有執著就是一絲不掛、一塵不染;第二個是「去執禪定」──我們雖然沒有執著,但是我們過去的積習還有,我們要靠反省去破除,譬如寒熱病忽然發作了怎麼辦呢?我們要把病根去掉,就要反省、去執;第三個是「無執禪定」──去執到了沒有執著的時候,我們就大解脫(無執)。

  我只能這麼講,我很笨,因為這個題目太難,我也忘了我是如何精子卵子合成的,我就說不出來了。


五、如何認識自己

  問:自己知道還有無明,可是又不能領會師父講詞中的意思,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再進一步來認識自己呢?

  答:現在你人在這裏,我手上沒有道具;我若有道具,摟頭打你一棒,那你就認識自己了,確實認識自己了。

  打你一棒的時候,你除了疼了以外,什麼都沒有。所以古人說「學佛法要知道疼癢」,知道疼癢就認識自己了;打你一棒,不問青紅皂白,不講是非,也不責備你,「來呀!來呀!好久不見;來呀!來呀!過來,過來!」打你一棒(眾笑)。這一棒一打,你什麼意識都沒有了,你只有感覺,只有感覺到「疼」,那就是你本來的面目,那無明也就打掉了,沒有無明了。簡單地講,就是這個樣子。


六、保持安祥需要火候

  問:弟子雖努力求安祥,可是面對混亂的交通路況,時有危及自身安全之虞,而破壞了安祥心態。在這個狀況之下,應如何維護安祥的心態呢?

  答:這表示火候不夠,我們讀《六祖壇經》,六祖說:「若是會的人,掄刀上陣只此一念。」你拿了刀去打仗,都還是安祥的。《證道歌》上說:「假使鐵輪頂上旋」——鋸木的電鋸在你頭頂上轉,「定慧圓明終不失」──那就是安祥。

  什麼叫「定慧圓明」?「定」就是不動搖,「慧」就是很清楚,歷歷明明呀!各位現在就是定慧圓明的境界,心不動搖,腦子裏沒有妄想,人也沒有睡覺,定慧圓明呀!

  為什麼你在馬路上會擔心?我感覺這個是很自然的現象。在馬路上若不擔心安全,那十有八九會被車撞到,那是自然的。至於說會影響安祥,那是火候不夠。火候夠了以後,電鋸在你頭上轉,你還是很安祥的。

  修學安祥禪,成佛雖然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(經上說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),但是起碼你要經常保持安祥,久了之後,你就會有力量。


七、「轉經」與「被經轉」

  問:接觸安祥禪以後,覺得教義淺顯,平易近人,用之於日常生活中深覺受用,是生活指南,因此每日依法持誦《金剛經》。某日有人說:「佛祖曰『讀破《金剛經》,念透《大悲咒》,不受明師指,仍在輪迴受』」,令我深感茫然,恭請 師父開示。

  答:你雖然沒有「明師」,你有個「暗師」也還是可以啦,我來當你的「暗師」好了。有了「暗師」,也可以脫離黑暗啦,因為我在黑暗嘛!老師願意在黑暗,替你在黑暗、替你在輪迴,你就可以出輪迴了,有人當替身嘛!所以我當你的「暗師」,你不要「明師」,你就找個「暗師」好了,「明師」難找呀!

  實在講,你用我那個方法念《金剛經》,有感應;你若用他那個方法念《金剛經》,兩個字──沒效。我那個方法是什麼?你不用管它是什麼意思,從頭讀到尾,這個叫「轉經」。你若是「如是我聞」──是這樣子,我聽說……,那是「被經轉」。

  「轉經」與「被經轉」,六祖講得很對,你不要被經轉,你也不要聽「明師」的話。「明師」,他很明,他自己先脫離輪迴,那我這個「暗師」,我走向地獄,你脫離輪迴,所以你還是聽我的話比較有利益。交朋友交傻瓜,你比較不吃虧(眾笑)。


八、如何破除拘束、內向的我執

  問:生性羞澀畏怯,待人謙恭有禮,自尊尊人,處事精細不認輸,愛面子,請問 師父,如何去我執?

  答:我都跟你講了,我講了很多了。你刻意地對人謙虛,這是好的;你在別人面前有很多拘束,這是不好的。你若接受我的意見──「自他不二」,你跟別人是沒有距離,完全一樣,生命的真實完全是相同的。墨水有藍墨水、綠墨水、紅墨水……,但是氫二氧是相同的,而水分子沒有改變,它的結構式都沒有改變,這個叫「在塵不染」。

  你要能夠自我認知、自我肯定,而且你要目中無人,你不要以為他存在。有個人跟我講:「老師!我一個人練習演講的時候,我講得很好,很有信心呢!可是我到臺上一站,看到底下那麼多人,我一句話也講不出來了,這是什麼道理呀?」我說:「你看錯了對象,底下那些不是人呀,都是傻瓜呀(眾笑),你怎麼講,他也不懂,你只管講好了。」「真的嗎?」「你試試看,就知道。」他就把他們當傻瓜,結果他講得很好。你只管把這些人當傻瓜嘛,當傻瓜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了,是不是?

  有的人拘束,有的人內向,這些是我執的現象。我執越多,越有壓縮感;沒有我,就沒有壓縮感了。我在《觀潮隨筆》寫了一小段──「垛生招箭」,你這個靶豎起來了,那槍就打你;靶倒了,他打誰呀?所以你面對這個我執,你就說「根本沒有我」。你若安祥越深,我執越淺。保持安祥久了以後,這個現象就會消失。


九、如何面對丈夫完全不顧家庭的問題

  問:弟子的先生有外遇,離家在外已經有很多年,完全不顧妻子兒女的生活。請問 師父,弟子該如何面對?

  答:我若跟你講「這是因果」,這是死無對證的,死無對證(重複)。

  像這個問題,把他的親戚和家裏的人找來,到區公所(市公所)調解委員會,大家公開攤開來討論、討論,拖下去,也不是辦法,討論、討論,看大家怎麼裁處、怎麼調解,應該會有好的結果。一個是他給妳多少生活費,他給妳生活費,而妳願意守活寡;一個是妳離婚,妳願意再去找合適的人,都可以。這個事情不用拖了,拖了也不好,也不很科學,這也不合乎佛法。

  有很多人說「一個人結一次婚是道德,結兩次婚是罪惡」,這個是錯的,是極端的錯誤。大家都知道孔聖人是講道德的,他兒子孔鯉死了,他的兒媳婦很年輕,他把她當女兒嫁出去了;他有個孫子怎麼辦?他自己養,孔子的孫子是孔子自己養大的。孔子的孫子小的時候,他媽媽很年輕,二十多歲,孔子就把她嫁出去了,準備了嫁妝,跟嫁女兒一樣。所以孔老夫子是聖人,那是沒錯的,他沒說「餓死事小,失節事大」;愛說笑!沒這個事,沒這個事(強調),這是真正的男女平等。你要跟他談清楚,找他的親戚、朋友、長輩到「調解委員會」調解、調解。


十、安祥要慢慢地鍛鍊

  問:我在日常生活中保任或管帶,期「能善分別諸法相,於第一義而不動」,也知道能做到秒秒安祥,即能善用分別於第一義而不動;然而在行證上總有些不得力處。恭請 導師開示,在行的方面,如何增強秒秒安祥的持續力?如何增強心力並善用心力?

  答:像這個問題,我已經講得太多了。你保持安祥,到了一分別、一用心,就不得力,這表示你的火候、功力不夠。游泳老師跟你講解「游蛙式要用什麼要領」,你知道了,你下去以後,還是要喝水。為什麼呢?你還沒有練好,你要慢慢地練。如果說「知道了,就等於做到了,就成佛了」,那不用三大阿僧祇劫了。你今天知道、看到安祥禪,聽了錄音帶,明天就成佛了,事情不是那麼容易,要慢慢地修。

  事實上,我很強調進入不二法門,你進入不二法門以後,分別就是不分別,「能善分別諸法相,於第一義而不動」,那就是說「怎麼分別都不動」。我有的時候,一天到晚只有我一個人在家裏,我確實腦子裏沒有想什麼,為什麼呢?我想了,沒有用呀!我現在沒事情,退休了,我就不想了。那麼今天我到各位這裏來,我很興奮,我是不是分別心很強呢?我是很強;我有沒有安祥呢?我跟各位人格保證,我確實安祥不斷。這是什麼?練出來的,我幾十年專門練這個,沒有練別的,所有影響安祥的因素,我都把它揚棄;有助於安祥的,我就把它充實。要慢慢地鍛鍊,不是一天的功夫。功夫,功夫就是代表時間,不是一天的,所以要慢慢地保任。

  保任,「保」就是保持,「任」就是信任;「管帶」,跟帶小孩買菜一樣,買菜時稍微管著它、帶著它,不要丟掉安祥。丟掉安祥以後,就不會進步。剛才我還講:「假使鐵輪頂上旋,定慧圓明終不失。」一定要有這種功夫,這是個目標,只要我們全力以赴,朝著這個目標前進,雖然慢,它總會到達。慢慢來,不要慌,慌不得的,越偉大的事情越困難。


十一、要以方便法糾正別人的錯誤

  問:我在修行時,如果遇到(除了兒女之外)別人有錯誤時或有邪思妄想時,我應該去包容或者去糾正他呢?如果是包容他,是不是會變成縱容?

  答:你若包容他,這不但是縱容,那簡直是鼓勵了,不能這樣;要暗示他,說「這不好」,要用很多方便的方法暗示他「這不好」。假如他過火了,你就棒喝他:「這個不好」。

 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遇到這種事情,對這個事情,一點都不能含糊;含糊了,就變成鼓勵。不能含糊,在態度上要表態,要選擇適當的時間表態。


十二、常常犯錯卻不自覺就是無明

  問: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犯錯卻不自覺,需要別人來點破。是否正見不夠?還是無明垢重?

  答:那就是無明垢重,也就是說「你只知不行」。所以學法,我們主要的是要去行,要去做。修行、修行,你要修,你又不行,不行等於不修,我特別強調王陽明的四句話。提到王陽明,當初很多人跟我學禪,我都要他們先學王陽明,他有個究竟話頭,說:「無善無惡心之體,有善有惡意之動,知善知惡是良知,為善去惡是格物。」這講得很好,但是站在佛學的立場,站在不二法門的立場,卻很不好。

  我也有個究竟話頭:「時時自覺,念念自知,事事心安,秒秒安祥。」這是我的究竟話頭。你沒有「時時自覺,念念自知」,才有這個現象。所以我要求你去做的,你沒做。你若做了,你念念自知,那你就沒有這個現象,就不會活在無明當中。

  什麼叫無明?去找醫生,說:「這兩天情緒特別惡劣,為什麼?不知道。」醫生說:「這是情緒的週期病。」其實這是無明,你有事情壓在心裡沒有解決的、不滿足的、憤恨的、不滿的,但是你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,這個叫無明,這個就表示不敬。

  我有個要求,我第一次講禪,我講《禪、禪學與學禪》,就講了修行的要領就是要「誠敬信」。「不誠無物」,「誠」是儒家的心法;「敬」就是認真、敬事;「信」就是合理的相信,你若說太陽是黑的,我絕對不相信,你若說太陽是光明的,我相信,要相信真理。像你這樣的修行,誠意不夠、努力不夠。


十三、以「念念自知」消融不必要的念頭

  問:弟子在修行當中,總有不必要的念頭,而且時有時停,是否心力不足?要如何提升?

  答:那不是心力不足,人人都有念頭,每個人的修行過程都是這個樣子。「識得不為冤」,你知道就好,知道這個就好了。「念念自知」,你知道這個就好,你也不要壓它,你只要知道,批評它、批判它,就可以了。天天知道,天天批判,有一天,它就不敢出頭了。試試看,你就知道效果了。這個是很有效的,只要知道就行了。


十四、放鬆是修行的基本前提

  問:弟子原先在觀心時感到吃力又不自在,後來在無意中放鬆自己,發現不起念而心裏又清清楚楚的,不受周圍的一切影響,是否正確?

  答:這個很正確。修行的方法,乃至所有的修行都有一個基本前提,只有兩個字,就是「放鬆」,放鬆呀(強調)。你打坐若不放鬆,一定會出毛病;你守竅,不放鬆,一定走火入魔;你做什麼事都要放鬆,打太極拳都要放鬆,都不能緊,緊了就不行,要放鬆。催眠術,第一個它告訴你要放鬆,被催眠的人要放鬆,催眠的人也要放鬆,催眠的人不放鬆,會把被催眠的人導入錯誤的方向。

  放鬆是很對的,他的結果是很好的,也很難得,繼續放鬆,繼續逍遙。所以「逍遙」是個很好的名詞,莊子有一篇叫《逍遙遊》,亞里斯多德的學派叫「逍遙派」。什麼叫「逍遙派」呢?因為你找他談問題,他不談問題,他跟你散步、談心可以,坐著談問題,他不幹。因為散步,就是「走」呀,逍遙都是「走」字旁,所以叫「逍遙派」。所以放鬆,逍遙,逍遙很好。


十五、懺悔時要先知道慚愧

  問:弟子反省懺悔,除了具備誠、敬、由衷外,還要如何做,才能徹底拔根?

  答:要知道慚愧,要知道慚愧(強調),說:「我不是這種人,我怎麼曾經做過這個事?我也不是這種人,為什麼會有這種念頭?我若是這種人,活著簡直就是一種負值!活得沒有必要,生命對我來講,是一種罪惡,而且我明天不可能會更好。」要自己責備自己,自己要懺悔,要知道慚愧。

  知道慚愧的人才能改,不知道慚愧的人認為「理所當然,這值得原諒」,別人還沒原諒你,你先自己原諒你自己,那就沒有辦法了,那已經沒有辦法了,要自己責備自己。


十六、如何面對父母的吵架

  問:弟子在面對父母親爭執或吵架時,內心有種壓迫感,事後雖能靠自覺的方法消除,但稍嫌太慢。請問 師父,應如何面對當時的狀況?

  答:這個是很悲哀的。所以臺北的葉燈輝會友把我的《安祥之美》用閩南語來翻譯錄音,我很贊成,我認為做這個事功德很大。因為現在最需要我們安祥禪的人,不是在座各位;各位每天忙於工作,腦子裏都是正思維,都離不開責任義務,而最苦的是老年人。他坐在那裏,沒事情,說:「誰對不起我,我過去很疼他呀,現在也看不到他的影子了,他還買了新車了,我都三年沒有換一套衣服了!」……都來了,不滿、抱怨、牢騷都來了,結果就會生病,就會很煩惱,就會很痛苦。

  年紀大的夫妻,年輕的時候他看她很順眼,她看他也很喜歡,老的時候有時候彼此討厭。比方說太太看到先生又胖又老,肌肉又沒有彈性,說:「廢物呀,廢物,沒用處。」那先生看太太──「妳冥頑不靈,講道理也講不通」。

  所以父母吵架,自己要負責任;自己也不用緊張、難過,如果你很安祥,你父母就不吵架了。我講這個話也許你認為老師太誇張了,如果你是秒秒安祥,你們夫妻倆都很安祥,你爸爸媽媽就會紅光滿面、容光煥發,一天比一天身體好。你可以做個實驗嘛,你不試你怎麼知道呢?然後你再誘導他,對老年人跟對幼稚園的孩子是用同樣的方法,老年人多半跟小孩子一樣。像我這樣,雖然沒有得老年癡呆症,但是也很幼稚,有很多知識我不接觸了,很單純,非常寂寞。像我稍稍好一點,有些年紀大的人很寂寞,需要人鼓勵,需要人哄他,那怕是騙他,都可以,他很寂寞,就怕沒人理他,他就很難過。像這樣的話,你說:「你幫我聽聽錄音帶,幫我抄抄老師的講詞,我給你買什麼東西。」慢慢哄他,有效,絕對有效。抄抄講詞可以消耗他的心力,吸引他的注意力。抄了一個禮拜以後,他的樣子都會改變,你可以試試看。他若不會抄的話,你沒事的時候就唱歌給他聽。他們倆若是吵架,你就放錄音帶,看誰的聲音大(眾笑)。慢慢地,他們就吵不起來了。你參加意見,他若罵你,你就笑,你說:「這樣子比你倆吵架好聽呀!」你不要跟他認真,怎麼樣開玩笑,你就跟他開玩笑,他們兩個吵架你就跟他們開玩笑,他發脾氣你還是跟他開玩笑,最後他沒辦法了,最後輸的一定是他,不是你呀,然後提升你的安祥;提升你的安祥,他們就不會吵架。

  真正的孝順父母,就是自己努力安祥。你是個安祥的家庭,你的客人來了以後不願意走,要下逐客令,不然他不走,為什麼呢?他坐在你這裏很好。為什麼不走呢?他覺得很舒服,很好。假如是這樣的家庭,你的小孩會越來越健康、活潑,將來是棟樑之材;你的父母越來越健康,情緒越來越好,不會吵架。

  所以你要勇於負責,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、「萬方有罪,罪在朕躬」,你就說「大家都不對,錯的就是我」,這樣會改善的。


十七、輕鬆愉快,秒秒安祥

  問:保任期間,除了力求光明磊落、唯存一心以外,還要注意那些事項?

  答:注意八個字──「輕鬆愉快,秒秒安祥」。輕鬆,就是一切放鬆,一切不要把它看成好像天要垮下來,很嚴重。要輕鬆,要愉快,因為「喜悅是生命的陽光」,你愉快的話,就把暴戾轉為祥和。你能夠保持秒秒安祥,輕鬆愉快,那就是大吉大利,一切都會往好的地方走,你的修行就會一日千里,今天跟明天不一樣,那絕對是不一樣的。

  要保持輕鬆愉快,不要去找條件,若說「我也沒有中獎,我要得六合彩,我才愉快」,那個是不可能的。得了六合彩,你的麻煩就來了,親戚朋友平常跟你不來往的,這時候就會向你借錢。那個黑社會老大問你:「你奉獻多少?」你不奉獻,他就拿刀子對付你,那麻煩。有人說:「老師!輕鬆愉快要條件。」我說:「有!什麼條件呢?愉快的時間是現在,愉快的地點是眼前,愉快的方法就是愉快。」這就是要領啊!除了這個辦法,你沒有辦法愉快了。


十八、小過要由衷懺悔,大過要發露懺悔

  問:弟子由學習返觀自照,從每一念的覺知分判,確確實實地認知了自己的個性。平日反省自檢,想懺除陋習慣性,但只是表層懺悔而已,並不能由衷地發露,而感到非常的自責與遺憾。懇請 恩師開導與加持。

  答:你自己把自己的毛病說出來了,就是不能由衷,所以要由衷。「發露」是一種很沒面子的事情,很不好意思;你跟大家說「我怎麼樣、怎麼樣……」,那多不好意思。但是你要由衷,小過,由衷就夠了;大過,就要發露。小過,不必發露,但是要由衷。

  「由衷」就是說自己下了決心,起碼你可以做得到自己打耳光,不要太重,太重了很疼呀,輕輕打自己兩個耳光總可以吧!這樣就可以刺激,這叫制約反應。刺激自己,自己打自己耳光,也不要叫別人打,叫別人打覺得沒面子,自己打沒有關係。


十九、進進退退是修行的歷程

  問:弟子修行會進進退退,無法「動靜一如」、「語默動靜體安然」。是否一定要到達徹見宇宙實相,臻於不疑之地,才能徹徹底底地到達「動靜一如」(亦即法的人格化)呢?

  答:不可能!縱使你徹見宇宙實相,你還是進進退退。進進退退,那是一個歷程。修行是個偉大的事情,是轉凡成聖的大工程,王陽明講過一句話:「我的良知猶如靈丹一粒,點鐵成金。」張橫渠(宋、明理學家張載)講:「為學大用,在能變化氣質。」一個人變化氣質,就是說一個人由一個凡夫變成聖人,或者說由一個小人變成君子、變成大人,這個要下工夫,這個是要反反覆覆的。別人進兩步退三步,你進三步退兩步,你還是比他有進步呀!這個事要慢慢來,不急,急不來的,這個事是急不來的。


二十、如何治療氣喘病

  問:弟子的小兒有許多不良的壞習性,並且一感冒就氣喘發作,終日遊手好閒,沒有上進與羞恥之心,應如何面對?

  答:那是你自己造成的。他從小嬌生慣養,要什麼給什麼,你沒有力量,自己還感覺慚愧、對不起孩子,你慢慢把他慣成這個樣子,他累積了太多的不滿、驕傲,他就得氣喘病,這我在《安祥之美》中也講過。像這樣的病,你叫他不發作,很難。你想把他的毛病改掉,他經過多少年養成這個病,你也需要經過這麼多時間治療這個病。

  你要給他找良師益友,你給他找個好老師,好老師不是學校的,也不是補習班的。師父有兩種,一種是「經師」,「經師」就是治國平天下,是治術;而「人師」是治道,「道」是修道的道。找個很標準的長輩,讓他遠離家庭,跟別人住,住一個階段。這樣的話,可以去掉他的依賴性。跟你隔離一個階段,他就沒有依仗,他就不會亂發脾氣,也不會要求這麼多,也不會認為這個宇宙應該為我存在,應該合我的意思才對,他不會這樣,他的病慢慢就會好了。

  至於說衛生保健方面,你經常注意他背的上半部不要受涼,那怕是春天、夏天,你給他穿個汗衫,但是背後要有個毛線織的東西,不受涼他的病就不會發作。所有的氣喘病都是來自上半部──脊椎骨的前七節,一二三四五六七,前七節的範疇。在瑜伽、婆羅門教裡講「拙火」,「拙火」就是一種定火,也就是《楞嚴經》講的「性空真火」、「性火真空」,這是一種靈熱;如果升到這個地方,人就會走大運,有幸福;如果發涼,就會倒楣,就壞運,所以患氣喘的人都是大大不順、大大倒楣。你要可憐他,他活得很苦,要給他隔離治療,離開家治療比較容易治得好。找一個很有學問、很有魄力、很有方便(方便就是方法),而且還有醫學素養的老師。這樣的話,你要花點錢,要破點財,隔離治療,會治好。你若捨不得他,你就救不了他。


二一、腦神經衰弱的對治方法

  問:弟子腦神經衰弱,精神不能集中,妄念多、夢境多,要如何徹底根治?

  答:那是因為你妄念多、胡思亂想,你才神經衰弱,你不要倒因為果。神經衰弱是「果」,亂想是「因」,你自己亂想才會神經衰弱。而且得這種病的人多半是有一點動物性很強,動物性很強就是本能欲望很強,本能欲望很強就容易得神經衰弱。因為你接近動物性,所以你很容易感招動物靈的憑依;動物靈憑依的話,就會惡性循環。

  像這種人,如果血壓高,就找中醫,吃點龍骨散之類的中藥,可以治得好;如果血壓不高,就可以練習倒立,練習瑜伽術,頭下腳上,而且每天晚上睡覺以前,用熱水泡腳,慢慢地加溫、加熱水,泡半個多鐘頭,這樣的話,一個月就好了。每天熱水泡腳,每天早上倒立(不要晚上倒立,晚上倒立會睡不著),頭朝下,腳朝上。剛開始倒立是很難的,你可以有依託,跟打靶一樣,立姿有依託,你的腳可以靠著牆面,這樣一個月就好了。

  而且不要想念異性,不要以為「亂想沒有關係」,男生想女生,女生想男生,病是這麼來的,若不是這樣的話,你可以罵我,病就是這麼來的。所以不要想,每天念念《金剛經》或拜佛,要請個佛像去拜,要集中精神以轉移目標,這叫轉移法。不是說佛能救你,而是集中精神。頂好請一個火頭金剛、青面獠牙的佛像,你看了,就不會亂想了。


二二、修行人要有使命感,進步才會快

  問:弟子自從學了安祥禪,身體健康了,感受到法的殊勝,感謝 恩師的恩賜,我要如何再邁進一步保有它呢?

  答:要沖淡我執,要多多為人著想。因為佛菩薩出生的目的是來救眾生的,而且人人出世都有使命,但是人人都不承認、不認同自己的使命。沒有使命感的人,活著是創造負值。所謂的「創造負值」,就是「為自己」。「為自己」都是自利,自利相對的是人損,利己就會損人嘛!損人就是創造負值。所有偉大的人都是犧牲自己,燃燒自己照亮別人;耶穌、釋迦牟尼、孔子……,所有世人所敬佩的人,都是無私無我、犧牲自己,都是有使命感的,耶穌在《聖經》上一再宣稱祂的使命。

  一個沒有使命感的人,活著只會創造負值,沒有什麼價值,活著對眾生是一種累贅,是大家的包袱,不如死了倒好。所以一個人活著,要有使命感;有使命感的話,他就會進步快。沒有使命感是孤立的,諸天善神不會幫助他、不會鞭策他。他有使命感,他就進步得快;進步快的話,那麼他這一生就會有成就,就不會浪費他的生命。

  生命是永恆的,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。真正的自己是永恆的自己,永恆的自己就是你本來的自己,本來的自己有本來的面目。

  你們讀《禪刊》就知道,大陸同胞有很多人發露了本來面目。什麼叫「發露本來面目」?就是桶底脫落。桶底脫落了,還有什麼呢?一個水桶桶底掉了,什麼都沒有,空空的;雖然什麼都沒有了,但是有一樣還有──人沒有死,生命還有。人沒有死,什麼都沒有了,一切的認識、價值標準、今天明天、人我、時空、主客……統統沒有了,但生命還在,覺性還在。若保持這個樣子,那就是與上帝把手共行,與諸佛同體,他就能成長、突飛猛進。這個就是量的漸變到質的突變,這是一個辯證的過程。到了突變以後,這個叫自我肯定、自我認知。要有這個經驗,才是可貴的,要追求這種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