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」及會後解惑 法音
~一九九四年十月三十日講於南投

● 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


●「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」會後解惑


● 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

一、唱禪歌就是修行

我時常講:唱禪歌就是修行。各位今天唱的《心經》,功德很大。《心經》後面有個咒,這個咒在密宗叫做佛母般若咒。 佛母般若咒不是佛的母親唸的咒,而是說:「般若是成佛的母親,所有的佛都是從般若裡面出生的;沒有般若,就沒有佛。」 所以這個咒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。

在密宗唸咒,講求「三業相應」,三業就是身、口、意。所以我們唱禪歌的時候,「身體」要保持端莊、自然、放鬆, 「口」不要有雜言,「意識」要集中,保持安祥。這樣子唱禪歌就會有無比的感應力, 產生很大的放射性,就可以把安祥散播出去供養大眾、供養眾生。

安祥禪是「不二法門」,所謂「不二法門」,就是沒有二元的東西,二元的都是一元, 換一句話說:「修行就是不修行,不修行就是修行」。安祥禪不必去拜什麼,也不必燒香,也不要吃齋, 也不要打坐,只有一件事一一求心安。我們每天做任何事都求心安無愧,而又保持安祥的心態,這就是修行了。

什麼是安祥的心態?可不可以檢驗?是可以的。平常我們想叫自己念頭停止、壓下去不想,有的時候可以, 但是你東邊壓下去,西邊又抬頭,左邊壓下去,右邊又出來,所以念頭停止不想是不可能的。但是此刻我不講話, 你們看看你們心裡有什麼?什麼都沒有。若能保持目前這種心態,這叫安祥。安祥又可以說話,安祥也可以唱歌, 安祥還可以吃飯……,這就是「體用不二」一一體安祥、用安祥。

我們以安祥的心唱出來的歌,就是安祥的歌。這種安祥的歌聲,就跟經典上講的一樣,「一入耳根,便成道種」, 別人聽進耳朵去,等於播下了成道的種子,事情就是這麼簡單。

大凡是有用的東西都是簡單的,大凡是極高明的東西都是極普通的。凡是不具備普遍性的東西, 它絕對不是真理,真理是普遍如此的。既然是普遍的,就是很平常的,所以「真實的東西」都很平常。 真正的佛法沒有任何神祕性,都能通得過生活的檢驗。如果不能通過檢驗,那是無稽之談,沒有根據的。

我們為什麼要成立安祥合唱團?為了反哺社會,我們要用安祥的歌聲來淨化大眾的心靈、淨化社會,同時要用唱歌來做自己的修行。

我剛才講「三業清淨」,如果我們的腦筋沒有妄想,唱歌時身體保持端正,沒有妄為,那麼唱禪歌就是最上乘的修行。 這可不可以驗證?可以驗證。參加合唱團的人,照著我這個要領去唱歌的人,身體會越來越健康,精神越來越好, 人越來越漂亮,真的、假的?你們自己去檢驗。

真正的法是不離開日常生活的,離開生活就沒有真正的法。佛當初說法,是為了救度眾生,不是為了救祂自己, 不是為了供給有閒階級的人吃飽了沒事做遊戲。佛法既不是神秘主義,也不是功利主義,它是一種回饋、反哺的報恩行。

二、佛為了免除眾生的煩惱、苦痛和災難,所以出來說法

佛為什麼要出家?因為他看到大眾從生到老,人總會生病,乃至老了以後死亡,在這個過程中,充滿了苦痛和災難。 佛說我們這個地球叫瞻部洲,瞻部洲用中國話來說,就叫「缺陷的世界」,它是充滿了缺陷。不要說世界那麼大,就拿台灣來說, 台灣既不是替你安排的,也不是為我安排的,因此不會合我們的意。不合我們的意,我們勢必要活在不如意的環境裡, 所以人人都有煩惱。佛為了使大家免除煩惱,活得自在,才出來宏法。佛法是很難講的,語言文字是法嗎?不是。 那麼離開語言文字又如何表達法呢?所以佛法是很難講的一一講道理不對,不講道理也不行,因此佛就告訴我們要「正信因果」。 當我們從生活中體驗到「煩惱的原因是錯誤」,你若能夠跟錯誤絕緣,你就跟煩惱絕緣了;「罪惡的結果是毀滅」, 你能夠免於罪惡,就可以免於毀滅。這是佛一再告訴我們的。

三、唯求心安,其次要自求多福、自我主宰

我為什麼要講安祥禪?就是要大家追求至高的真理,因為佛法的本質是無為法,《金剛經》說: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」 所以要追求無為法。無為法是什麼呢?就是說人生基本的取向是「唯求心安」。換句話說,我們人生唯一的取向就是要求自己做事、想念、 所做所為都是心安無愧,其次就是努力「自求多福」、「自我主宰」。什麼叫「自求多福」?你有福氣,不是上帝給你的,上帝不會給你福氣; 你有災難,也不要抱怨上帝,上帝不會給你災難。你有福氣,是你自己求的,你自己種的因;你有災難,也是你自己種的因、享的果, 所以一定要自求多福。要自求多福,就要「自我主宰」一一自己當家作主。這跟開車一樣,自己要抓好方向盤。

如何「自我主宰」呢?「不該看的」不要去看,「沒有必要想的」不要去想,「不該聽的」不要去聽, 「不該說的」不要去說,「會讓心不安的事」不要去做,事情就是這麼簡單。這是做一個正常的人、好人, 都應該做得到的。我們「自我主宰」了以後,做一個問心無愧的人,這個就是真修行。

四、認識真正的自己

如果你說:「我們修行是要求長生不老。」那是不可能的。因此我們要打破「長生不老」的這種迷信,就要徹底認識自己。 佛在《楞嚴經》講四大(地、水、火、風)、五陰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,那不是你,那是你這一趟人生所借用的工具。 你要利用這個工具來充實你的人生、完成你人生的使命,而不是說為了保護你這個工具而活下去,那就失掉意義了。

我們在人生當中,要真正認識自己。真正的自己是什麼?佛經(《楞嚴經》、《圓覺經》)都是叫我們認識自己, 不要做了五陰、四大的奴隸。如果做了五陰、四大的奴隸,那它叫你做什麼,你就做什麼,它來支配你,不是你支配它, 結果工具變成了主人,像那些外國的電影一樣,機器人來指揮我們人類,那真是十分荒謬的事。

什麼是我們真實的自己?「真實的」必定是「原本的」,真理是「原本如此的」。 我們生命的原貌、生命的原態(原本的狀態)是主客不二、能所不二的,是主觀與客觀沒有分開以前的自己, 那就是我們真實的自己。那個自己是永恆的,不需要修練,也不需要吃靈丹妙藥,只有輪迴,沒有死亡,這是我們必須確實認知的。 認識了自己以後,要珍惜自己。我們要學真正的佛法,首先要認清「什麼是真正的佛法」;要愛護真正的自己,先要認識真正的自己。

什麼是佛法?什麼是禪?有很多人不太了解禪,認為「機鋒」是禪,「棒喝」是禪,那只是禪的手段,那不是禪的本身。

五、真正的禪只是一種覺受一一安祥

大家讀《六祖壇經》,都忽略了好幾個重要的地方。

第一段是五祖要傳法了,那麼多人究竟要傳給誰比較好?他要每個人寫一首偈(也就是四言八句),把心得和修行的境界寫出來, 那一個及格,就把法傳給他。

五祖有二個大徒弟,一個是很有社會地位,退役的將軍惠明;一個是兩榜進士,就是現在高考及格的神秀。另外一個是只來了幾個月、來幫忙的、 沒有出家的俗人,也不認識字的惠能,他是做雜務的工人。神秀心想:「我為了得到祖師的地位來寫這個偈,好像是貪心。 如果我不寫偈,又得不到師父的大法。」傷腦筋傷了好幾天,最後決定為了得法而寫偈。他說: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 寫在牆上,大家都圍著看,都讚歎。六祖也去看,他要大家唸給他聽。他說:「這個東西看起來也不怎麼樣!」大家都說:「你這個打雜工人,你懂什麼?」 六祖就找了一個別駕(管文書的人)幫他寫,他說: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」

第二天,五祖看了以後,說「也不好」,就把它擦掉了。他這首偈好不好?很好。為什麼擦掉呢?因為那怕是出家,那怕是廟裏, 那怕是一千多年以前,人還是很嫉妒、很自私,我們就可以知道古人不見得不比現在的人可怕,古人也是很可怕的,師父為了保護他, 所以把它擦掉了,但是五祖很贊成他。

從這兩首偈來看,神秀的偈好不好?很好,是修行的方法,但是他沒有看到法的本體,沒有到究竟處。 六祖一句「本來無一物」一一原本什麼都沒有,這句話把一切都看透了、看穿了,所以五祖就決心把法傳給他。 這個人真是了不起!沒唸過書,又沒有出家。五祖就到廚房去看六祖,看他正在舂米。那時候舂米不是用電動機器打, 是用腳去踩那個石碓。五祖用杖在石碓上敲了三下,六祖福至心靈就知道五祖叫他三更去。去了以後, 五祖就用袈裟把他圍起來,為他講解《金剛經》,當講解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六祖就大徹大悟。 五祖就把法傳給他了,講《金剛經》,傳了法了。

我記得新竹有一個會友寫信問我,說:「有人要印《六祖金剛經口訣》,要募捐,我應不應該捐錢?」 我說:「你若有錢沒地方花,你就捐;如果你不是很有錢,你就不要捐。」因為《六祖壇經》就是《金剛經》的口訣, 離開《六祖壇經》,有什麼《金剛經》口訣?《金剛經》一部經的整個主旨只有六個字:「無念、無住、無相」。 《六祖壇經》一開頭就說:「我此法門以無念為宗,無相為體,無住為本。」把《金剛經》都講了。

六祖得法以後,五祖送他,為他搖船。六祖說:「迷的時候師父度,悟了以後自己度自己。」這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發, 人應該自己度自己,不要希望別人來度你。

六祖走了以後,五祖幾天也不上堂說法了,別人問:「為什麼不說法?」他說:「佛法南行一一已經到南邊去了。」 「誰得到的?」「能者得之。」大家都說:「惠能這個人不見了,大概是他得的。」大家就去追,要搶回袈裟一一傳下來的袈裟, 表示祖師的信物,大家都去追。

剛才講到惠明是將軍出身,雖然退伍了,還是老當益壯,他跑得快,先追到了六祖。六祖就把袈裟擺在石頭上, 說:「這個東西是表示信用的,是信物,難道可以用力氣來搶奪嗎?你要,你拿去!」

惠明來拿,可是拿不動,提不起來。袈裟雖然很輕,可是他拿不動。這個人很聰明, 馬上翻供改口說:「我不是來搶袈裟的,是來求法的。」

六祖說:「是這樣的話,你善惡都莫思量,什麼都不要想,你把心搞空。」

六祖在旁邊觀察,看他的心空了,就跟他說:「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(就在這個時候), 那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?」六祖就給他傳心了。惠明說: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」

這一段非常重要,是禪的第一公案。但是以後很少人參這個公案,很少人提這個公案。

第二個故事,六祖惠能有一個大弟子一一南嶽懷讓。

南嶽懷讓就是馬祖道一的師父,也是黃檗希運的師祖,也就是現在台灣禪宗臨濟宗的第一代祖師。 有一次他去見六祖,六祖說:「什麼物?怎麼來?」他說:「說似一物即不中!」六祖問他:「是什麼東西?怎麼來的?」 他說:「不管說什麼,都不對。」

這個公案,大家看了以後,都沒有人留意,這個沒有什麼意思嘛!「什麼物?怎麼來?」打啞謎,是什麼呢?他究竟講的是什麼呢?

第三段,六祖座下有一個小徒弟,年紀最小的,叫神會,很聰明。有一次六祖說:「我有一個東西,無頭無尾,無背無面,無名無字,是個什麼?」 各位想一想,六祖是一代宗師,他為什麼打這個啞謎?他目的何在?神會很聰明,就說:「這個是神會的佛性!」答對了沒有?答對了。 六祖有沒有誇獎他?沒有誇獎他,而且還罵他:「日後你縱然有把茅蓋頭,也只是個知解宗徒。」 也就是說縱然你將來當個方丈,主持一個寺廟,也只是個講道理的人。「講道理」不是佛法,道理跟佛法是兩回事。

我今天為什麼跟各位講這三段呢?一個是「冷暖自知」,一個是「說它是什麼,都不對」,再一個是「無頭無尾,無背無面,無名無字」。 這是告訴各位歷來講解《六祖壇經》、古往今來禪宗的典籍當中,很少人談論這三個公案,這個才是真正禪的血脈所在。 把這三段綜合起來,就知道什麼是禪。

「冷暖自知」,「說它是什麼都不對,是有那麼一個東西,但是說它是什麼東西都不對」,「是佛性,但是佛性是一個名詞;你若把它當做佛性, 就變成一種知解;那麼它不是知解,但是又是佛性。」這三段綜合起來,給我們一個印象:「它是一種覺受」。「冷暖自知」不是覺受嗎? 有個東西,又說「它是什麼」都不對,因為它沒有形狀。第三段說得更明白,「無頭無尾,無背無面,無名無字」, 你說:「它是佛性」,六祖卻說:「我跟你講沒有名字,你反而說它是佛性?」

把這三段一綜合,我們就知道「真正的禪只是一種覺受」。這個覺受是什麼呢?我覺得「說它是什麼」都不恰當,不如說「它叫安祥」。

安祥有沒有涵義?有,「心安則祥」。我們做個心安無愧的人,而且保持這種覺受,人生就很通暢,沒有障礙, 做什麼事都很順利。

六、安祥禪的力量是親和力和同化力

有人問我:「安祥禪的力量何在?」我說:「安祥禪的力量能消千災、能解百難,它的功德說之不盡、讚嘆難窮,但是最簡單的、 馬上可以檢驗求證的就是:它可以提高人的親和力和同化力。」什麼叫「親和力」?就是說你保持安祥的心態,你的人際關係會改善。 多少年不理你、不跟你來往的人,見了你的面,會主動跟你打招呼;過去你提什麼意見,大家都反對,現在大家都贊成你了, 這叫「親和力」。什麼叫「同化力」?滿腦子妄想、滿懷煩惱的人,見了你以後,跟你聊聊天,煩惱不見了!煙消雲散了! 因為你不煩惱,把他同化了,他也不煩惱了,這叫「同化力」。所以佛說:「堪報不報之恩」, 你並沒有唸咒,也沒有畫符,卻能替他趕煩惱,他就沒有煩惱了。

人從生到死這個過程充滿了煩惱、充滿了缺陷,處處都不如意。因為這個世界不是只替你一個人安排的, 它不能合你的意,那是在所必然。但是一切的煩惱主要的來源,還是來自於人。如果這個世界只有你一個人生活,你也活不下去, 《魯賓遜漂流記》只不過是一個故事、小說,真的讓你一個人自己去生活,你會活不下去。那麼人多了,你就會煩惱,他不合你的意, 他不贊成你的意,他不同意你的意,都會造成你的煩惱。如果你有了安祥,你就有了包容力;有了包容力,你就有了親和力; 有了親和力,你的煩惱就減少了。

七、佛出世的本懷是讓眾生享用安祥

所以我講:「佛出世的本懷在於使眾生活得好,活得不煩惱。」而佛真正的救濟法門,就是佛法, 佛法的最大功能在於改變人的心態,也就是所謂的「同化力」。你們隨時可以做自我檢驗,你平常能夠說我不想, 妄想把它停止,停得住嗎?不可能。那現在我停止不講,給你一些時間去檢驗一下,你腦筋會有念頭嗎? 你現在腦筋有沒有念頭?據我的猜想,你們各位腦子現在是「空空的」。那麼我講話你又聽得很清楚, 這個叫「空而靈」、「寂而照」,這個就是「佛法現前」,這個叫「現證」,又叫「現量」。佛法有二種, 「比量」,是講道理的,一種是「現量」,使你馬上體驗到不同的覺受,和盤托出,當時享用。所以真正的法是立竿見影的,是通得過檢驗的。

講到這個地方,我們就了解佛出世的本懷,不是叫人「修行成佛」,是叫人不要迷失了「自己本來是佛」。 人原本就是佛,不用修,修而成的佛,修成還會壞。「成住壞空」是一個體系,有成必有壞, 不修而成的佛就不壞。因為真理是原本如此的,「原本的」就是「永恆的」,只要你不被五陰六塵埋葬, 從六塵五陰裡面翻出來、跳出來,打個洞鑽出來,那你當下就成佛了。

八、學安祥禪必須先反省懺悔

我的法(安祥禪)是很簡單的,「不該看的不要看,不該聽的不要聽,不該說的不要說,不該做的不要做,不該想的不要想」, 非常簡單,若是做不到的、太玄的,會玄死人的。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的,問題是你做不做。所以安祥禪的修行, 不是要你去敲木魚、打坐、唸經、吃齋,只要你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為。為什麼把想念擺在前面?因為人是萬物之靈, 跟動物不同;動物有下意識、有無意識的動作,但人都是「認識指導行為,思想決定方向」。你的觀念錯,你的行為就錯, 所以你一定要用認識指導行為,你必須修正你的認識,因此「修行」就是修正你的想念和你的行為。

我們修安祥禪,首先必須要求自己以「唯求心安」作為人生的取向,而「唯求心安」的第一步,就是必須要徹底的反省。 我要求每個人都做反省,有的人反省出來了,來找我, 在我面前痛哭流涕說:「老師,前世我就當你的學生」;有的人說:「老師,我前世是隻老虎, 所以我這一世還是那麼殘忍兇暴」;有的人反省出「他前世是頭牛」。是不是人人都做得到? 不大容易;要反省到前世不大容易,但是起碼你應該反省你今生,你自己做一次自我檢查、自我檢閱、自我批判。 如果你不反省、你不檢查、你不批判,你認為你是聖人,大家都是混蛋,就是你一個人對,別人都不對, 結果你活得很苦。別人不對,別人又不會死;你對,你還是很煩惱。如果你做了反省,你就發現你有很多不可告人的事, 你有很多對不起良心的事,有很多只能做不能說的事,你就會變得謙虛一點,你就不會那麼厭惡別人,你就容易跟別人相處, 你就可以找出自己修行的重點、修行的方向。所以我勸每個學安祥禪的人一定要先反省,反省以後是不是能夠去掉?是去得掉的。

《大智度論》說:「你犯了什麼錯,要當著一千人以上公佈、發露自己所做的錯誤」,這樣不僅可以洗掉,也可以不再受報。 那麼有些人或許會抬槓說:「當著這麼多的人說了以後,就沒有報應,這個人實在太佔便宜了。」 但是這些人不知道這個報應還是很厲害!因為他這麼一說,大家原來很看得起他、很尊敬他,他說出來以後, 大家說:「喔!原來你是這麼一個人!」有很多度量小、沒有修養的人還經常會在背後諷刺他,稍微不如意, 就當面罵他:「你自己講你是王八蛋,你做那些事,你還是人嗎?你還在我面前講什麼話?」

當眾發露懺悔有這麼多後遺症,但是不要緊,《金剛經》說:「是人若為人輕賤,先世罪業則為消滅,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,你受了大家的侮辱,你做的事情一筆勾銷; 你受了多餘的侮辱,你可以成佛,所以這個划得來,這個還是很划算的事,所以要發露懺悔。 但是這樣子的發露懺悔很難實施,你做了不可告人的事,要你當著千人大眾發露懺悔,很難找到一千人, 找一百多人的場地都很難找到,到外面租場所太麻煩。但是我有個方便法門,你乾脆把它寫下來發露,就是「見天死」、「見光死」, 就像打麻將,出了牌,再收回來,不行!「見光死」,見光就死了。你把它寫出來,然後找個你信得過的長老,給他看, 前面供著佛像,長老坐在旁邊,你跪在他面前宣讀,然後懺悔,長老給你做證明,長老就是年高德劭的人,懺畢, 然後把它燒掉,你這個罪就懺掉了。是不是懺得掉?可不可以檢驗?可以。若是反省懺悔懺掉了的話, 這個事以後你記不起來了,你想記,也記不起來了,它就是有這個妙用!既然記不起來,八識田中就沒有這一段, 將來接受閻羅王最後審判的時候,錄影帶裡面沒有這些東西。所以懺悔是有用的,一方面表示決心,一方面求個心安, 一方面把存在八識田中壞的記錄給去掉,然後你才能自我主宰。

九、修行最高的法門、秘訣

那麼修行最高的法門、秘訣有沒有?有!我曾講過四句話:「時時自覺,念念自知,事事心安,秒秒安祥。」

「覺」就是你真正的自己。「時時自覺」,真我就時時抬頭,真我就時時都在。真我抬頭,就大吉大利。假我抬頭,邪魔當道, 有倒楣的可能。你要「時時自覺,念念自知」,你自己想什麼,你都要知道。在我的講詞裡有很多這樣的例子, 我說:「有很多人散步一個小時,問他:『想什麼?』他說:『我什麼都沒想。』」其實他什麼都想, 他都不知道。「自己想什麼」自己都不知道,這是典型的無明,這叫「無明」。無明的話,這個人就愚昧,愚昧將來就變成動物, 物以類聚,你無明太厚重的話,將來就變成動物。所以要「念念自知」。

有人說:「想什麼,都不對,我們修行要無念。」你搞錯了!你沒有入不二法門,不二法門一一 「有念就是無念,無念就是有念」,比方說我現在在講話,我說:「我無念」, 你說:「老師大概睜眼說瞎話,這話怎麼講呢?語言是思想的聲音,你若沒有意識, 你會有語言嗎?你在說話,你就是有念呀!」但是我要反問你們一句:「我若是有念, 又如何能使你們無念呢?如果說我有同化力的話,那我有念的話,那你們腦子一定心亂如麻。 我剛剛在講話,現在不講了,你們看看自己有沒有念?如果我不講話,你們就沒有念的話, 這證明我講話也是無念。」換一句話說,有念和無念是一回事,「不二法門」沒有兩樣、沒有二元,無念就是有念,有念就是無念。 誰進入不二法門?擁有安祥的人就進入了不二法門。你能夠「時時自覺」,就像現在一樣,現在不就是自覺嗎? 「念念自知」,你想什麼都知道,想得對,繼續想;不對,剎車;想到該做的事,馬上做;若是靈感, 把它記下來;想得莫名其妙,那是妄想,實在不像話,就自己打自己耳光!

修行人要「自覺」,要「時時自覺」,然後就是「事事心安」,做每一件事都心安無愧,沒有後遺症,不怕人知道, 「不可告人的事」斷然不做,「不能做的事」不要想,都不要去想它,那這樣就活在責任義務裡,死了以後見了閻羅王理直氣壯。 但鐵定你見不到閻羅王,閻羅王是陰間,你充滿了佛光,佛光普照,你的心就是一個太陽,閻羅王絕對不歡迎你,老遠就會擋駕。 然後你才能夠「秒秒安祥」。前三句(時時自覺,念念自知,事事心安)是因,「因」就是條件, 後面還有一句是「果」,「果」是什麼?「秒秒安祥」一一每一秒鐘都很安祥。

十、安祥的主要內涵與覺受

這個「安祥」不是個名詞的安祥,安祥有很多的內涵,有很多的覺受,當中有很多的變化,但是一直到成佛,都只是安祥。

你們剛才唱了《安祥歌》一一「安祥就是摩訶般若的發露,安祥就是實際理地、本地風光」, 「實際理地」就是真理的體現,「本地風光」就是金剛界淨土的風光。淨土就是安祥,心淨土淨,「心安祥」就在淨土。

安祥就是摩訶般若的發露,那是一點都沒錯的。摩訶般若是什麼?就是大智慧。為什麼不翻譯為大智慧? 因為大家會認為這個大智慧是跟小聰明相對的,其實它的涵意是不只於跟小聰明相對,它不只是大聰明,不只是有內涵, 它是一個沒有內涵的聰明。它是一張供你書寫的白紙,所以其大無外,這叫摩訶般若。

大家從自我反省到實踐,不是以知道為滿足。大家實踐了這四句話一一「時時自覺,念念自知,事事心安,秒秒安祥」, 你這一生若不成佛,我下地獄,你這一生絕對成佛。為什麼說得這麼輕鬆呢?因為眾生本來是佛!只是你迷失了而已。

十一、佛是無上正等正覺

佛是什麼?佛是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翻譯成中國話,就是「無上正等正覺」,簡單的說:「佛者,覺也」。 眾生都是因為它有知覺,它若沒有知覺,那叫眾死,不叫眾生了。所以眾生皆有佛性,就是眾生皆有知覺。 人為萬物之靈,人可以成佛;但眾生不一定能成佛,不是說它一定不成佛,而是說它不一定能成佛, 這話怎麼講?一般眾生雖然也是生命,與人的生命一樣,無欠無餘,既不多也不少,但是一般眾生的表層意識結構不健全。 第一我們的腦子有自律神經,自律神經訓練以後,變成運動功能。什麼叫運動功能?騎腳踏車我們本來不會, 學一學,就會了;外國人拿筷子,很好笑,但是練一練,他也會拿,這就是運動功能。 第二學習記憶,第三感情領域,第四理智領域,第五思惟領域,這些,人都有。 動物沒有思惟,沒有理性,雖有感情,但很薄弱,牠的感情不能夠由小變大, 發展成「慈悲」。但是人全部都有,人可以由小愛變成大愛,人可以由理性變成智性, 由智慧產生思惟,由思惟產生抉擇,由抉擇產生決心、意志,決定人生奮鬥的方向,所以人為萬物之靈。

眾生皆有佛性,唯獨人能修成佛,而且人本來是佛,只要你把多餘的去掉。因為我們不比佛缺少什麼, 而是比佛多了很多。佛沒有我執,我們有;佛沒有貪心,我們有;佛不討厭別人, 我們討厭;佛能包容,我們不肯包容。所以說:「佛沒有的,我們有;佛有的,我們卻沒有」, 佛有的就是大慈悲。佛與我們不同的,不是佛的智慧聰明,而是佛的大慈悲、佛的「四無量心」一一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四無量。 我們學佛是學佛的方法、佛菩薩相傳的解脫法門,我們要成佛,主要的是要學佛的慈悲,慈悲就是大愛。

十二、人的尊嚴以夫婦為起點

我在車子上聊天、還說笑話呀!有一個女的打官司,爭子女的撫養權,扯出男女權的問題。 由男女權就引伸到中國《四書》上講的「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婦」,說:「人的尊嚴以夫婦為起點,沒有夫婦就沒有人的尊嚴, 就沒有尊嚴的道路。」也就是說:「尊嚴是有一條正大光明、莊嚴偉大的道路,這條路的起點是夫婦關係。」 我年輕的時候,看不懂這句話,現在想起來非常正確,「爭男權、爭女權」,這是胡扯的。 男權、女權不是爭的,是爭不來的,這是自然的結果。

現在在座的先生女士都有,我講男權對,你們會罵我;我說女權對,你們也會罵我。所以我不敢講這個話, 但是我講一個歷史的事實,像你們的爸爸媽媽都很解放了,像我的媽媽是綁小腳,我祖母也是綁小腳, 她們有權沒有?她們有尊嚴,沒有權,她們在家庭很受尊敬,媳婦都不敢違逆她,很有地位,很受尊重, 但是沒有權。為什麼沒有女權呢?因為權利、義務是相對的。「人要生活,就必須生產」,她們不能種田, 因為她們腳太小;「人要生存,就要戰鬥」,她們不能打仗,她們走路都會跌跤,怎麼能打仗?所以那時候男女權就不存在。

現在時代不同了,就開始爭權了,為什麼呢?你能種田,我也能種田,在進步國家用機器耕種, 誰都可以操作;你能打仗,我也能;你能開飛機,我也會開;將來是不是夫妻之道會變了呢?夫妻之道如果變的時候, 地球就會毀滅!

我從來不敢講預言,我現在跟各位講個預言:「什麼時候夫妻、家庭瓦解,什麼時候人類滅亡。」我只講到這裏。

●「安祥是佛出世的本懷」會後解惑

1、夫妻調和是修行的目標

問:夫妻雖然共修,但於世法觀點有時歧異不同,大部分的丈夫以事業為重,家庭次之,而太太需體諒他的立場,不可以有怨言。 若是溝而不通,是不是反求諸己?承認、擔當這樣的因果?

答:這個答案有了,你們自己問的問題,自己有答案,就是自我承當。

人,有三世因果,凡是我沒有驗證的,我都不講;我驗證過的,我才講,人是有輪迴的。 所以夫妻在一塊,不是冤家不聚頭,前世你欠他的,這一世你還他, 所以這樣的話,夫妻不可能十分和諧、十分融洽。這個不是說「很難得」,而是說「不可能」。世界最偉大的人物,夫妻關係都不頂好, 都不頂好(重複)。所以夫妻關係頂好,那就是修行的目標。

中國儒家講「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婦」,就是說一個有自尊、一個有榮譽感、一個受尊敬的人,他的道路的起點是在夫婦關係。 為什麼?有了夫婦關係,才有人類的尊嚴;有了夫婦關係,才有夫婦有義、父子有親、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、夫唱婦隨。沒有夫妻,一切都免談。

各位!夫妻相處是很難的。我跟我太太處得是不是很融洽?我若說很融洽,我一定是在說謊;我若說不融洽,我們卻過了幾十年。 所以要包容,要包容(強調)。因為他的意見跟你的意見不同,你們的意見差距很大,而且無關於治國平天下,無關於國計民生,乾脆聽他的意見算了。 你不相信,你試試看,你聽他的意見,一年半載下來,家道不會衰落,不會越聽越壞。所以聽太太話的人都是有福氣,有福氣(強調)。 那麼太太要求先生尊敬,這樣的女人心態都是不健全,成長的過程都是不健全的,太太不應該要求先生尊敬,先生應該聽太太的話,就是這個道理。

2、弘法的方式以弘法的利益為優先

問:為了弘法,師兄弟在處理事務時,有時會有不同的見解,要如何達成共識,維護團員之間的和諧?

答:應該以弘法的利益為優先,哪一種弘法方式最有效,我們就聽他的。如果說兩個人的弘法方式都無傷大雅, 都不會產生明顯的副作用的話,都不妨先試驗你的方式,然後試驗他的方式,試驗一下,這個沒關係。

3、認識無撈摸處

問:觀心到某種階段時,突然陷入無撈摸處,反而放不下當時的心與境時,感覺很害怕,應如何突破這個障礙, 加以保任安祥?請 師父開示。

答:所謂的無撈摸處,沒有無撈摸處,無撈摸處就是放身捨命的地方。你講的、形容的那個無撈摸處,那是無明,是無明呀! 無明與空明是兩回事。所謂的空明,就是空空朗朗,空空朗朗(強調)。現在我們的心都是空空朗朗,很開放。你講的無撈摸處,是帶著無明 它就是一種不愜意、不放心、不舒暢,但是又找不到原因。找不到原因,這個是典型的無明。當無明發露的時候,人就不自在。 不自在時,你就要反省「為什麼我不自在?為什麼我出現這種心態?」自己靜坐反省,找出來以後,然後懺悔,說下回不再犯, 這就可以了。因此這不叫無撈摸處,這個辭彙用得不怎麼恰當,這叫無明呀!

4、人的生命形成的過程

問:生命是永恆的,當人體的卵子與精子結合時,生命的原態如何跟這個肉體結合而產生思想和覺受呢?

答:你講卵子跟精子結合,我沒有這種經驗。即或有這個經驗,我已經忘記了,我已經忘記了(重複)。 (編者按:根據佛經的說法,菩薩有隔陰之迷,因為菩薩在出生之前就已進入娘胎;但是佛陀降生人間,是在分娩的那一刻才入胎的, 所以沒有隔陰之迷。)

而依照佛法講,就是說一個本能心很強的人,看到他爸爸跟他媽媽做愛,看得很有意思,就被吸進去而入胎。 我講《心經淺說》曾講十二因緣,各位有空再看看,我再詳細講,費時間。

至於說人如何產生思想?那是一步一步地經過六塵的堆積。我們原來只有一顆心,所謂的「一顆圓光非內外」。

我下面講的話涉及到人,我在台南第一次說法,別人問,他說:「我們修行的目的何在?」我跟他講:「消滅你的靈魂。」 結果這個問法的人以後不再來了。我派人去找他,我說:「你為什麼不來了?」他說:「老師!我死了以後還有靈魂, 你把我的靈魂給消滅了,我都沒命了。」(眾笑)於是他不來了。

為什麼要講這個呢?因為人的靈魂以什麼為素材呢?以業為素材,是業的總和。什麼叫做業?譬如你公司年終要分紅, 為什麼?業績好,賺錢了;賠了錢(閩南語),要倒閉,那就要裁員了;同理,你一生的思想行為的總和叫做業。 什麼樣的業,形成什麼樣的靈魂。因此,人死了以後出現靈魂,這個靈魂在地球上沒有投胎以前叫「中陰」 ,佛教的名詞叫「中陰」,此有彼有的當中的身體叫「中陰」。人如果要上升,比方說由地球上升到欲界, 那你這個中陰要脫一層皮,又死一次;欲界升到色界,又脫一層皮,又死一次;由色界升到無色界,又脫一層皮,又死一次; 最後若是大解脫,到了金剛界,那就是一顆光子體一一「一顆圓光非內外」,也就是《六祖壇經》講的「說通與心通,如日處虛空」, 跟太陽一樣,那就是佛性。佛性是有形有相的,但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來講,是無形無相的。在理論上,佛性遍虛空,是個大圓覺海, 大圓覺海就是生命的海洋,但實際上它是有個體的,如同大海裏還有水分子,大圓覺海還是一樣的。

所以當我們有了貪、有了欲,就難出輪迴。看到別人做愛,很欣賞,這比看黃色電影(英語)還有意思, 結果就被吸進去了受胎。受胎以後,他前世的表層意識就到了第八識,就歸檔,那就變成了有知覺沒意識,完全受生理支配。 你看那個嬰兒,餓了就哭,冷了就哭;解了小便,你不給他換尿布,他也哭;吃飽了,給他換了尿布了,他就睡; 他是沒有意識的,你給他大便,他都吃,沒什麼淨穢觀念、是非觀念,都沒有。爾後,他的眼耳鼻舌身接觸色聲香味觸法, 接觸客觀環境,六塵就慢慢地堆積。比方說他要去逗狗,說「不要逗,會咬你」,他就知道狗會咬人; 不要摸火,燒;熱湯他要喝,說「不要喝,燙」,他燙過一次了就知道,這是制約反應。六塵慢慢地堆積,就堆成了一個表層意識 因此在我們本心的表層就有了分別心。

所以我們讀了《信心銘》就知道這個原理,《信心銘》說:「境由能境」,「境」就是客觀環境,「能」就是主觀認知;「境由能境」, 客觀環境是因主觀的認知,而產生那些意義;「能由境能」,主觀的認知是因為有了客觀環境,才形成主觀的認知。我們說上帝是無知的, 因為上帝是唯一的存在,祂沒有客觀,因為祂其大無外,所以祂沒有客觀,所以祂也沒有表層意識,上帝對人來講,不發生任何作用的。 但是基於我們的倫理觀念,上帝是我們生命的母體,所以我們敬上帝,如此而已,並不是基於功利、基於敬畏,我們是基於倫理與親情。 上帝跟人的關係,是這個樣子。

所以一個生命的形成,也是這樣的,生命的形成要有緣,有因、緣、果,有父母的因跟精子、卵子的緣, 然後你還要接觸世緣(你出生以後外界的緣),形成你的表面意識(形成認識);我們接受學校的教育, 也是在充實我們的表層意識。表層意識不是個罪惡,不是要把它洗掉,你們大家學佛不要誤會,表層意識就是真心, 真心就是表層意識,問題是你要瞭解主、從。

佛法在於一個「執」,我時常講我們安祥禪有三個步驟:第一個是離執禪定——我們看到一切我們沒有執著, 沒有執著就是一絲不掛、一塵不染;第二個是去執,我們雖然沒有執著,但是我們過去的積習還有,我們要靠反省, 譬如寒熱病忽然發作了怎麼辦呢?我們要把病根去掉,就要反省、去執;去執到了沒有執著的時候,我們就大解脫(無執)。 我只能這麼講,我很笨,因為這個題目太難,我也忘了我是如何精子卵子合成的,我就說不出來了。

5、如何認識自己

問:自己知道還有無明,可是又不能領會 師父講詞中的意思,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再進一步來認識自己呢?

答:現在你人在這裏,我手上沒有道具;我若有道具,摟頭打你一棒,那你就認識自己了,確實認識自己了。 打你一棒的時候,你除了疼了以外,什麼都沒有。所以古人說「學佛法要知道疼癢」,知道疼癢就認識自己了; 打你一棒,不問青紅皂白,不講是非,也不責備你,「來呀!來呀!好久不見;來呀!來呀!過來,過來!」打你一棒(眾笑)。 這一棒一打,你什麼意識都沒有了,你只有感覺,只有感覺到「疼」,那就是你本來的面目,那無明也就打掉了,沒有無明了。 簡單地講,就是這個樣子。

6、保持安祥需要火候

問:弟子雖努力求安祥,可是面對混亂的交通路況,時有危及自身安全之虞,而破壞了安祥心態。 在這個狀況之下,應如何維護安祥的心態呢?

答:這表示火候不夠,我們讀《六祖壇經》,六祖說:「若是會的人,掄刀上陣只此一念。」你拿了刀去打仗,都還是安祥的。 《證道歌》上說:「假使鐵輪頂上旋」——鋸木的電鋸在你頭頂上轉,「定慧圓明終不失」一一那就是安祥。

什麼叫「定慧圓明」?「定」就是不動搖,「慧」就是很清楚,歷歷明明呀!各位現在就是定慧圓明的境界,心不動搖, 腦子裏沒有妄想,人也沒有睡覺,定慧圓明呀!

那為什麼你在馬路上擔心?我感覺這個是很自然的現象。在馬路上若不擔心安全,那十有八九會被車撞到,那是自然的。 至於說會影響安祥,那是火候不夠。火候夠了以後,電鋸在你頭上轉,你還是很安祥的。

修學安祥禪,成佛雖然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(經上說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), 但是起碼你要經常保持安祥,久了之後,你就會有力量。

7、「轉經」與「被經轉」

問:接觸安祥禪以後,覺得教義淺顯,平易近人,用之於日常生活中深覺受用,是生活指南,因此每日依法持誦《金剛經》。 某日有人說:「佛祖曰『讀破《金剛經》,念透《大悲咒》,不受明師指,仍在輪迴受』」,令我深感茫然,恭請 師父開示。

答:你雖然沒有「明師」,你有個「暗師」也還是可以啦,我來當你的「暗師」好了。有了「暗師」,也可以脫離黑暗啦, 因為我在黑暗嘛!老師願意在黑暗,替你在黑暗、替你在輪迴,你就可以出輪迴了,有人當替身嘛!所以我當你的「暗師」, 你不要「明師」,你就找個「暗師」好了,「明師」難找呀!

實在講,你用我那個方法念《金剛經》,有感應;你若用他那個方法念《金剛經》,兩個字一一沒效(閩南語)。 我那個方法是什麼?你不用管它是什麼意思,從頭讀到尾,這個叫「轉經」。 你若是「如是我聞」一一是這樣子(閩南語),我聽說……,那是「被經轉」。「轉經」與「被經轉」, 六祖講得很對,你不要被經轉,你也不要聽「明師」的話。「明師」,他很明,他自己先脫離輪迴, 那我這個「暗師」,我走向地獄,你脫離輪迴,所以你還是聽我的話比較有利益。交朋友交傻瓜,你比較不吃虧(眾笑),不吃虧(重複)。

8、如何破除拘束、內向的我執

問:生性羞澀畏怯,待人謙恭有禮,自尊尊人,處事精細不認輸,愛面子,請問 師父,如何去我執?

答:我都跟你講了,我講了很多了。你刻意地對人謙虛,這是好的;你在別人面前有很多拘束,這是不好的。 你若接受我的意見一一「自他不二」,你跟別人是沒有距離,完全一樣,生命的真實完全是相同的。 墨水有藍墨水、綠墨水、紅墨水,但是氫二氧是相同的,而水分子沒有改變,它的結構式都沒有改變,這個叫「在塵不染」。

你要能夠自我認知、自我肯定,而且你要目中無人,你不要以為他存在。 有個人跟我講:「老師!我一個人練習演講的時候,我講得很好,很有信心呢!我到臺上一站,看到底下那麼多人,我一句話也講不出來了,這是什麼道理呀?」 我說:「你看錯了對象,底下那不是人呀,都是傻瓜呀(眾笑),你怎麼講,他也不懂,你只管講好了。」「真的嗎?」 「你試試看,就知道(閩南語)。」他就把他們當傻瓜,結果他講得很好。你只管把這些人當傻瓜嘛,當傻瓜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了,是不是?

有的人拘束,有的人內向,這些是我執的現象。我執越多,越有壓縮感;沒有我,就沒有壓縮感了。我在《觀潮隨筆》寫了一小段一一「垛生招箭」, 你這個靶豎起來了,那槍就打你;靶倒了,他打誰呀?所以你面對這個我執,你就說「根本沒有我」。你若安祥越深,我執越淺。 保持安祥久了以後,這個現象就會消失。

9、如何面對丈夫完全不顧家庭的問題

問:弟子的先生有外遇,離家在外已很多年,完全不顧妻子兒女的生活。請問 師父,弟子該如何面對?

答:我若跟你講「這是因果」,這是死無對證,死無對證(重複)。

像這個問題,把他的親戚和家裏的人找來,到區公所(市公所)調解委員會,大家公開攤開來討論、討論,拖下去,也不是辦法,討論、討論, 看大家怎麼裁處、大家怎麼調解,應該會有好的結果。一個是他給你多少生活費,他給你生活費,而你願意守活寡; 一個是你離婚,你願意再去找合適的人,都可以。這個事情不用拖了,拖了也不好,也不很科學,這也不合乎佛法。

有很多人說「一個人結一次婚是道德,結兩次婚是罪惡」,這個是錯的,是極端的錯誤。 大家都知道孔聖人是講道德的,他兒子孔鯉死了,他的媳婦很年輕,他把她當女兒嫁出去了;他有個孫子怎麼辦? 他自己養,孔子的孫子是孔子自己養大的。孔子的孫子小的時候,他媽媽很年輕,二十多歲,孔子就把她嫁出去了,準備了嫁妝,跟嫁女兒一樣。 所以孔老夫子是聖人,那是沒錯的。不是說「餓死事小,失節事大」,愛說笑,沒這個事,沒這個事(強調),這是真正的男女平等。 你要跟他談清楚,談清楚(重複),找他的親戚、朋友、長輩到調解委員會調解、調解。

10、安祥要慢慢地鍛煉

問:修行人在日常生活中保任或管帶,期能「善用分別諸法相,於第一義而不動」,也知道能做到秒秒安祥,即能善用分別於第一義而不動; 然而在行證上總有些不得力處。恭請 導師開示,在行的方面,如何增強秒秒安祥的持續力?如何增強心力並善用心力?

答:像這個問題,我已經講得太多了。你保持安祥,到了一分別、一用心,就不得力,這表示你火候、功力不夠。 游泳老師跟你講解「游蛙式要用什麼要領」,你知道了,你下去以後,還是要喝水。 為什麼呢?你還沒有練好,你要慢慢地練。如果說「知道了,就等於做到了,就成佛了」, 那不用三大阿僧祇劫了。那今天知道、看到安祥禪,聽了錄音帶,明天就成佛了,事情不是那麼容易,要慢慢地修。

事實上進入不二法門,我很強調進入不二法門,你進入不二法門以後,分別就是不分別,「能善分別諸法相,於第一義而不動」, 那就是說「怎麼分別都不動」。我一天到晚,有的時候,我一個人在家裏,我確實腦子裏沒有想什麼,為什麼呢? 我想了,沒有用呀。我現在沒事情,退休了,我就不想了。那麼我到各位這裏來,我很興奮,我是不是分別心很強呢?我是很強; 我有沒有安祥呢?我跟各位人格保證,我確實安祥不斷。這是什麼?練出來的,我幾十年專門練這個,沒有練別的,所有影響安祥的因素, 我都把它揚棄; 有助於安祥的,我就把它充實。要慢慢地鍛煉,不是一天的功夫。功夫,功夫就是代表時間,不是一天的,慢慢地保任。 保任,保就是保持,任就是信任;管帶,跟帶小孩買菜一樣,買菜時稍微管著它、帶著它,不要丟掉安祥。丟掉安祥以後,就不會進步。 剛才我們還講:「假使鐵輪頂上旋,定慧圓明終不失。」那一定要有這種功夫,這是個目標,只要我們全力以赴,朝著這個目標前進, 雖然慢,它總會到達。慢慢來,不要慌,慌不得的,越偉大的事情越困難。

11、要以方便法糾正別人的錯誤

問:我在修行時,如果遇到(除了兒女之外)別人有錯誤時或有邪思妄想時,我應該去包容或者去糾正他呢? 如果是包容他,是不是會變成縱容?

答:你若包容他,這不但是縱容,那簡直是鼓勵了,不能這樣;要暗示他,說「這不好」,要用很多方便的方法暗示他「這不好」。 假如他過火了,你就棒喝他:「這個不好」。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遇到這種事情,對這個事情,一點都不能含糊;含糊了,就變成鼓勵。不能含糊,在態度上要表態, 要選擇適當的時間表態。

12、常常犯錯卻不自覺就是無明

問: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犯錯卻不自覺,需要別人來點破。是否正見不夠?還是無明垢重?

答:那就是無明垢重,那就是說「你只知不行」。所以學法,我們主要的是要去行,要去做。修行、修行,你要修,你又不行,不行等於不修, 我特別強調王陽明的四句話。提到王陽明,當初很多人跟我學禪,我都要他們先學王陽明,他有個究竟話頭,說:「無善無惡心之體,有善有惡意之動, 知善知惡是良知,為善去惡是格物。」這講得很好,但是站在佛學的立場,站在不二法門的立場,卻很不好。 我也有個究竟話頭:「時時自覺,念念自知,事事心安,秒秒安祥。」這是我的究竟話頭。你沒有「時時自覺,念念自知」, 才有這個現象。所以我要求你去做的,你沒做。你若做了,你念念自知,那你就沒有這個現象,就不會活在無明當中。

什麼叫無明?去找醫生,說:「這兩天情緒特別惡劣,為什麼?不知道(閩南語)。」醫生說:「這是情緒的週期病。」 其實這是無明,你有事情壓在心裡沒有解決的、不滿足的、憤恨的、不滿的,但是你也不知道是什麼,這個叫無明,這個就表示不敬。

我有個要求,我第一次講禪,我講《禪、禪學與學禪》,就講了修行的要領就是要「誠敬信」。「不誠無物」, 「誠」是儒家的心法;「敬」就是認真、敬事;「信」就是合理的,你若說太陽是黑的,我絕對不相信,你若說太陽是光明的, 我相信,要相信真理。像你這樣的修行,誠意不夠、努力不夠。

13、以「念念自知」消融不必要的念頭

問:弟子在修行當中,總有不必要的念頭,而且時有時停,是否心力不足?要如何提升?

答:那不是心力不足,人人都有念頭,每個人的修行過程都是這個樣子。「知道不為冤」, 你知道就好,知道這個就好了。「念念自知」,你知道這個就好,你也不要壓它, 你只要知道,批評它、批判它,就可以了。天天知道,天天批判,有一天,它就不敢出頭了。試試看, 你就知道(閩南語),這個是很有效的,只要知道就行了。

14、放鬆是修行的基本前提

問:弟子原先在觀心時感到吃力又不自在,後來在無意中放鬆自己,發現不起念而心裏又清清楚楚的,不受周圍的一切影響,是否正確?

答:這個很正確,很正確(重複)。修行的方法,所有的修行有一個基本前提,只有兩個字,就是「放鬆」,放鬆呀。你打坐若不放鬆, 一定會出毛病;你守竅,不放鬆,一定走火入魔;你做什麼事都要放鬆,打太極拳都要放鬆,都不能緊,緊了就不行,要放鬆。催眠術, 第一個它告訴你要放鬆,被催眠的人要放鬆,催眠的人也要放鬆,催眠的人不放鬆,會把被催眠的人導入錯誤的方向。放鬆是很對的, 他的結果是很好的,也很難得,繼續放鬆,繼續逍遙。所以「逍遙」是個很好的名詞,莊子有一篇叫《逍遙遊》,亞里斯多德叫「逍遙派」, 什麼叫「逍遙派」呢?因為你找他談問題,他不談問題,他跟你散步、談心可以,坐著談問題,他不幹。因為散步,走呀,逍遙都是走字旁, 所以叫逍遙派。所以放鬆,逍遙,逍遙很好。

15、懺悔時要先知道慚愧

問:弟子反省懺悔,除了具備誠、敬、由衷外,還要如何做,才能徹底拔根?

答:要知道慚愧,要知道慚愧(強調),說:「我不是這種人,我怎麼曾經做過這個事? 我也不是這種人,為什麼會有這種念頭?我若是這種人,活著簡直就是一種負值!活得沒有必要,生命對我來講,是一種罪惡, 而且我明天不可能會更好。」要自己責備自己,自己要懺悔,要知道慚愧。知道慚愧的人才能改, 不知道慚愧的人認為「理所當然,這值得原諒」,別人還沒原諒你,你先自己原諒你自己,那就沒有辦法了, 那已經沒有辦法了,要自己責備自己。

16、如何面對父母的吵架

問:弟子在面對父母親爭執或吵架時,內心有種壓迫感,事後雖能靠自覺方便消除,但稍嫌太慢。請問 師父,應如何面對當時狀況?

答:這個是很悲哀的。所以我對臺北的葉燈輝會友把我的《安祥之美》用閩南語錄音,我很贊成,我認為做這個事功德很大。 因為現在最需要我們安祥禪的人,不是在座各位;各位每天忙於工作,腦子裏都是正思維,都離不開責任義務,而最苦的是老年人(閩南語)。 他坐在那裏,沒事情(閩南語),說:「誰對不起我,我過去很疼他呀,現在也看不到他的影子了,他還買了新車了, 我都三年沒有換一套衣服了!」都來了,不滿、抱怨、牢騷都來了,結果就會生病,就會很煩惱,就會很痛苦。

年紀大的夫妻,年輕的時候他看她很順眼,她看他也很喜歡,老的時候彼此討厭。我太太看到我又胖又老, 又沒有彈性,「廢物呀,廢物,沒用處(閩南語)」,那我看我太太「妳冥頑不靈,講道理也講不通」。

所以父母吵架,自己要負責任,自己也不用緊張、難過;如果你很安祥,你父母就不吵架了。 我講這個話也許你認為老師太誇張了,如果你是秒秒安祥,你們夫妻倆都很安祥,你爸爸媽媽紅光滿面、容光煥發,一天比一天身體好。 你可以做個實驗嘛,你不試你怎麼知道呢?然後你再誘導他,對老年人跟對幼稚園是用同樣的方法,老年人多半跟小孩子一樣。 像我這樣,雖然沒有得老年癡呆症,但是也很幼稚,有很多知識我不接觸了,很單純,非常寂寞,像我稍稍好一點,有些年紀大的人很寂寞, 需要人鼓勵,需要人哄他,那怕是騙他,都可以(閩南語),他很寂寞,就怕沒人理他,他就很難過。 像這樣的話,你說:「你幫我聽聽錄音帶,幫我抄抄老師的講詞,我給你買什麼東西。」慢慢哄他,有效,絕對有效。 抄抄講詞可以消耗他的心力,吸引他的注意力。抄了一個禮拜以後,他的樣子都會改變,你可以試試看。他若不會抄的話, 你若沒事就唱歌給他聽,他們倆若是吵架,你就放錄音帶,看誰的聲音大(眾笑)。慢慢地,他們就吵不起來了。 你若參加意見,他若罵你,你就笑,你說:「這樣子比你倆吵架好聽呀!」你不要跟他認真,怎麼樣開玩笑, 你就跟他開玩笑,他們兩個吵架你就跟他們開玩笑,他發脾氣你還是跟他開玩笑,最後他沒辦法了,最後輸的一定是他, 不是你呀,然後提升你的安祥,提升你的安祥,他們就不會吵架。

真正的孝順父母,就是自己努力安祥。你是個安祥的家庭,你的客人來了以後不願意走,要下逐客令,不然他不走,為什麼呢? 他坐在你這裏很好。為什麼不走呢?他覺得很爽快(閩南語),很好。假如是這樣的家庭,你的小孩會越來越健康、越活潑, 將來是棟樑之材;你的父母越來越健康,情緒越來越好,不會吵架。

所以你要勇於負責,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、「萬方有罪,罪在朕躬」,你就說「大家都不對,錯的就是我」,這樣會改善的。

17、輕鬆愉快,秒秒安祥

問:保任期間,除了力求光明磊落、唯存一心以外,還要注意那些事項?

答:注意八個字一一「輕鬆愉快,秒秒安祥」。輕鬆,就是一切放鬆,一切不要把它看成好像天要垮下來,很嚴重。要輕鬆,要愉快, 因為「喜悅是生命的陽光」,你愉快的話,就把暴戾轉為祥和。你能夠保持秒秒安祥,輕鬆愉快,那就是大吉大利, 一切都會往好的地方走,你的修行就會一日千里,今天跟明天不一樣,那是絕對不一樣的。要保持輕鬆愉快,不要去找條件, 說「我也沒有中獎,我要得六合彩,我才愉快」,那個是不可能的。得了六合彩,你的麻煩就來了,親戚朋友平常跟你不來往的, 這時候就會向你借錢。那個黑社會老大問你:「你奉獻多少?(閩南語)」,你不奉獻,他拿刀子對付你,那麻煩。你輕鬆愉快, 有人說:「老師!輕鬆愉快要條件。」我說:「有!什麼條件呢?愉快的時間是現在,愉快的地點是眼前,愉快的方法就是愉快。」 這就是要領啊!除了這個辦法,你沒有辦法愉快了。

18、小過要由衷懺悔,大過要發露懺悔

問:弟子由學習返觀自照,從每一念的覺知分判,確確實實地認知了自己的個性。平日反省自檢,想懺除陋習慣性,但只是表層懺悔而已, 並不能由衷地發露,而感到非常的自責與遺憾。懇請 恩師開導與加持。

答:你自己把自己的毛病說出來了,就是不能由衷,所以要由衷。「發露」是一種很沒面子的事情(閩南語),很不好意思; 你跟大家說「我怎麼樣、怎麼樣……」,那不好意思。但是你要由衷,小過,由衷就夠了;大過,就要發露。小過,不必發露, 但是要由衷。由衷就是說自己下了決心,起碼你可以做得到自己打耳光,不要太重,太重了很疼呀,輕輕打自己兩個耳光總可以吧! 這樣就可以刺激,這叫制約反應。刺激自己,自己打自己耳光,也不要叫別人打,叫別人打覺得沒面子,自己打沒有關係。

19、進進退退是修行的歷程

問:弟子修行會進進退退,無法「動靜一如」、「語默動靜體安然」。是否一定要到達徹見宇宙實相,臻於不疑之地, 才能徹徹底底地到達「動靜一如」(亦即法的人格化)呢?

答:不可能!你徹見宇宙實相,你還是進進退退。進進退退,那是一個歷程,那是個歷程。修行是個偉大的事情, 是轉凡成聖的大工程,王陽明講過一句話:「我的良知猶如靈丹一粒,轉鐵成金。」 張橫渠(宋 明理學家張載)講:「為學大用,在能變化氣質。」一個人變化氣質,就是說一個人由一個凡夫變成聖人, 或者說由一個小人變成君子、變成大人,這個要下工夫,這個是要反反覆覆的。別人進兩步退三步,你進三步退兩步, 你還是比他有進步呀!這個事要慢慢來,不急,急不來的,這個事是急不來的。

20、如何治療氣喘病

問:弟子的小兒有許多不良的壞習性,並且一感冒就氣喘發作,終日遊手好閒,沒有上進與羞恥之心,應如何面對?

答:那是你自己造成的。他從小嬌生慣養,要什麼給什麼,你沒有力量,自己還感覺慚愧、對不起孩子,你慢慢把他慣成這個樣子, 他累積了太多的不滿、驕傲,他就得氣喘病,這我在《安祥之美》中也講過。像這樣的病,你叫他不發作,很難。你想把他的毛病改掉, 他經過多少年養成這個病,你也需要經過這麼多時間治療這個病。

你要給他找良師益友,你給他找個好老師,好老師不是學校的,也不是補習班的。 師父有兩種,一種是「經師」,「經師」就是治國平天下,是治術;而「人師」是治道,「道」是修道的道。 找個很標準的長輩,讓他遠離家庭,跟別人住,住一個階段。這樣的話,去掉他的依賴性,他死你都不要管,而且我保證他不會死, 因為俗話說「好人不長命」,他不是個乖孩子,他就會長命。跟你隔離一個階段,他就沒有依仗,他就不會亂發脾氣,也不會要求這麼多, 也不會認為這個宇宙應該為我存在,應該合我的意思才對,他不會這樣,他的病慢慢就會好了。

至於說衛生保健方面,你經常注意他背的上半部不要受涼,哪怕是春天、夏天,你給他穿個汗衫, 但是背後要有個毛線織的東西,不受涼他就不會發作。所有的氣喘病都是來自上半部一一脊椎骨的前七節, 一二三四五六七,前七節的範疇。在瑜珈婆羅門裡講「拙火」,「拙火」就是一種定火, 也就是楞嚴經講的「性空真火」、「性火真空」,這是一種靈熱;如果升到這個地方,人就會走大運,有幸福; 如果發涼,就會倒楣,就壞運(閩南語),所以患氣喘的人都是大大不順、大大倒楣。 你要可憐他,他活得很苦,要給他隔離治療,離開家治療比較容易治得好。找一個很有學問、很有魄力、很有方便(方便就是方法), 而且還有醫學素養的老師。這樣的話,你要花點錢,要破點財,隔離治療,會治好。你若捨不得他,你就救不了他。

21、腦神經衰弱的對治方法

問:弟子腦神經衰弱,精神不能集中,妄念多、夢境多,要如何徹底根治?

答:那是因為你妄念多、胡思亂想(閩南語),你才神經衰弱,你不要倒因為果,神經衰弱是「果」,亂想是「因」,你自己亂想。 而且得這種病的人多半是有一點動物性很強,動物性很強就是本能欲望很強,本能欲望很強就容易得神經衰弱。因為你接近動物性, 所以你很容易感招動物靈的憑依;動物靈憑依的話,就會惡性循環。

像這種人,如果血壓高,就找中醫,吃點龍骨散之類的中藥,可以治得好;如果血壓不高,就可以練習倒立,練習瑜珈術,頭下腳上, 而且每天晚上睡覺以前,用熱水泡腳,慢慢地加溫、加熱水,泡半個多鐘頭,這樣的話,一個月就好了。每天熱水泡腳, 每天早上倒立(不要晚上倒立,晚上倒立會睡不著),頭朝下,腳朝上。剛剛倒立是很難的,你可以有依託,跟打靶一樣, 立姿有依託,你的腳可以靠著牆面,這樣一個月就好了。

而且不要想念異性,不要以為「亂想沒有關係」,男生想女生,女生想男生,病是這麼來的,若不是這樣的話, 你可以罵我,病就是這麼來的。所以不要想,每天念念《金剛經》或拜佛,要請個佛像去拜,要集中以轉移目標, 這叫轉移法。不是說佛能救他,而是集中。頂好請一個火頭金剛、青面獠牙的佛像,他看了,就不會亂想了(閩南語)。

22、修行人要有使命感,進步才會快

問:弟子自從學了安祥禪,身體健康了,感受到法的殊勝,感謝 恩師的恩賜,我要如何再邁進一步保有它呢?

答:要沖淡我執,要多多為人著想。因為佛菩薩出生的目的是來救眾生的,而且人人出世都有使命, 但是人人都不承認、不認同自己的使命。沒有使命感的人,活著是創造負值。所謂的「創造負值」, 就是「為自己」。「為自己」都是自利,自利相對的是人損,利己就會損人嘛!損人就是創造負值。 所有偉大的人都是犧牲自己,燃燒自己照亮別人;耶穌、釋迦牟尼、孔子……,所有世人所敬佩的人, 都是無私無我、犧牲自己,都是有使命感的,耶穌在《聖經》上一再宣稱祂的使命。

一個沒有使命感的人,活著只會創造負值,沒有什麼價值,活著對眾生是一種累贅,是大家的包袱, 不如死了倒好。所以一個人活著,要有使命感;有使命感的話,他就會進步快。沒有使命感是孤立的, 諸天善神不會幫助他、不會鞭策他。他有使命感,他就進步得快;進步快的話,那麼他這一生就會有成就,就不會浪費他的生命。

生命是永恆的,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。真正的自己是永恆的自己,永恆的自己就是你本來的自己,本來的自己有本來的面目。

你們讀禪刊就知道,大陸同胞有很多人發露了本來面目。什麼叫「發露本來面目」?就是桶底脫落。桶底脫落了, 還有什麼呢?一個水桶桶底掉了,什麼都沒有,空空的,什麼都沒有了,但是有一樣還有一一人沒有死,生命還有。人沒有死, 什麼都沒有了,一切認識、價值標準、今天明天、人我、時空、主客統統沒有了,但生命還在,覺性還在。 若保持這個樣子,那就是與上帝把手共行,與諸佛同體,他就能成長、突飛猛進。 這個就是量的漸變到質的突變,這是一個辯證過程。到了突變以後,這個叫自我肯定、自我認知。 要有這個經驗,才是可貴的,要追求這種經驗。